艺术中国

这里没有双年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14 10:47:06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每年9月,是亚洲双/三年展的群发期,且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出于资源整合、城市行销推广的目的共同组成“罗盘”,开幕日期依次错开,在亚洲内部制造一道双/三年展的饕餮大餐效应,屡试不爽。今年同样如此。如9月初始,就有光州、首尔、台北、釜山、上海等老资格双年展,也有爱知三年展等令人瞩目的新生力量,无不在深刻描画亚洲循环往复、现代化进程下的区域艺术文化策略,其中引发的诸多历史、文化、社会政治议题同样意味深长。

对当代艺术系统和现场深入关注的《当代艺术与投资》,此次也不例外,“注目”专题:亚洲双年展,邀请了苏珀琪、黄建宏、陈泰松、高士明、潘广宜等活跃在两岸的批评家、策展人、艺术记者等撰写现场报道和研究专文,来搭建对亚洲双/三年展现场的深度观察、省思的平台。在这里,读者既能如身临亚洲双/三年展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现场,同时也能透过作者的文论感受到大型展事现象背后非常不同的策划思路、研究视域所包涵的政经诉求、文化机制及艺术实践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双/三年展,对于当代中国艺术的进程和历史线索而言,无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如2000年上海双年展的举办(官方正式接纳当代艺术)多被艺术史学家认定为当代中国艺术的重要里程碑。而由此揭开的当代艺术的全球化接轨,紧接着2002广州三年展和2003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正式举办、成立,也深化、明确了当代艺术在政府主导下成为新兴文化代言人的角色。自1980年代起激烈发传统和对抗官方艺术的“当代艺术”此时完全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包括市场经济建设)的一部分,尤其是成为“创意产业”的重要核心。当代艺术从前的“刻意政治化”及至今天的“去政治化”(主要迎合市场策略)成为主要的趋势。此过程中,规模化集合了当代艺术国内、外的代表性作品及议题的双年展毫无疑问阐述了全球艺术的最新景观和文化、政治层面诉求,而不仅仅是在艺术系统内部发生和变化。

就中国大陆而言,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由于其主办方(官方美术馆)的机制发展策略,将主题重点落在城市文化形象的推广来提升地区竞争力。其后的成都双年展、南京三年展(前身为中国艺术三年展)、贵阳双年展、合肥双年展,包括最近的中国西部双年展(银川)等二线城市、操作背景多为不稳定民间资金、艺术机构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展事,很难在严格的学术定位和史学立场上有所作为。北京作为文化中心,也是当代中国艺术生态定义最为复杂、官方和民间各自独立的区块,中国美协组织的北京双年展更是常被忽视。

自2008北京奥运会后,大型、国际级的文化、体育等赛事、展事就层出不穷,而且越演越烈,2010上海世博会将这一国家发展战略诉求达到了顶峰。双/三年展同样如此,而且短时期内、国内各个主要二线城市都在积极筹措新的双年展来提升地区软实力精神,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过气口号并未失去其时代效益,而真正的问题是,在各地频繁举办的双/三年展背后,我们能够发现多少与严谨、适当、准确的地区文化定位与策略相匹配的行政扶持和学术思考,又将视野放大至亚洲内部的合作、经验分享及交流,或延伸至全球语境下的文化主体想象和构建,都是双/三年展严肃而长远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下一页当代艺术与投资上一页MX对话:徐渠与Marcue Gruedel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当代艺术与投资第十期
· 动 物 性
· 边缘上的城市
· 菌簇之生成“照顾计划——特雷尼亚克艺术计划空间”
· 李青:似是而非的艺术混合体
· 飘 零
· “你如何在看”
· Clinchcrosscut 2008
· “射箭馆”
· X赌场,综合媒介,2010
· MX对话:徐渠与Marcue Grue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