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孔子思想中的自由与专制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3 13:17:58 | 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基金出版社

 

 
1915年12月11日,袁世凯(左三)称帝后在天坛祭天。

孔子思想中的自由与专制

自由与专制不是衡量思想的唯一尺度,也不是衡量政治思想的唯一尺度,却是衡量政治思想的根本尺度。一切政治思想最终都要以与自由和专制的相关性来衡量:它是增加了社会中的自由,还是减少了社会中的自由;是强化了专制,还是弱化了专制?

孔子思想中的自由与专制的因素都是显而易见、昭然若揭的。如果用一块硬币来形容孔子的思想,其一面是自由,另一面专制。这也是孔子的思想长期聚讼纷纭、难以定性的原因。

从政治哲学的层面看,孔子思想最可贵的自由因素,就是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他说出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伙伴这一超验的道德真理,把它转化为道德律法,人人变得和睦共处、而不是暴力相向。依据此道德原则形成的社会政治秩序一定是伙伴关系型的社会秩序。伙伴关系的特点是:自由、平等、自愿。伙伴关系的基本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生活,同时也必须尊重别人拥有同样的权利。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应当基于自愿。在这样的伙伴关系中,任何单边强加的规则和义务的做法都不具有正当性。在伙伴关系型的社会秩序下,政府的存在应该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保护公民免受来自政府和他人的强制。公民之间的伙伴关系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须在公民的自愿同意的基础之上。

自由主义的最根本的原则,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的主宰都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因此,主张伙伴关系的孔子是自由主义的孔子。一些讨厌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人可能会说,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依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格局大前提下的道德原则。这种看法也许有道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妨把这个原则从君臣父子的格局中分离出来,把它变成独立的、普世的、绝对高于君臣格局的道德原则。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喜欢被专政,就不要对别人专政;自己不喜欢被压迫,就不要压迫别人;自己不想被限制自由,就不要限制别人的自由;自己不喜欢被强行代表,就不要强行代表别人。

孔子思想中最有害的成分,就是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认为君臣有统治乃至强制所有臣民的天然权力。在按照三纲五常的君臣关系所构建的政治秩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强制与被强制、支配与被支配、服从与被服从的统治关系。臣民有服从君王的天赋义务,君王有强制臣民的天赋权力。孔子在君臣关系的“最大贡献”是第一个把狐狸正式加冕为鸡民世界之王的人,并从此确立了狐狸与鸡民之间的君臣关系。在确保狐狸一统江山之后,再去强调鸡民要有鸡的样子,鸡民要尽鸡民的责任与义务,狐狸要有个狐狸君王的样子,要尽职尽责,爱鸡如子。孟子甚至赋予了鸡民反抗狐狸的革命权,这已经改变不了鸡民的命运了。后世的儒家干脆要求鸡民无条件绝对服从狐狸君王,要他们绝对忠于、侍奉、献身于狐狸君王。这也是为什么被加冕者如此抬高孔子的原因之一。

当然,想加冕豺狼为君主的法家也大骂孔子,骂他立假仁假义的狐狸为王。在这一点上,历史还要感谢孔子和儒家,狼的胃口毕竟比狐狸大多了。法家主张狼比狐狸的能力更强,效率更高,而且建议狼对鸡民要从重从狠,行豺狼之政,实行全面专政。跟主张立狼为君的法家相比,孔子和儒家的确要温和许多,但是不变的是,狼和狐狸都是以吃鸡民为专业的食肉动物。所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不以鸡民为食的君王,不管他们是狐狸还是豺狼。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立狐为王还是立狼为王,也不是要求狐狸与豺狼严于律己、文雅吃鸡,而是在于从根本上解除鸡民与狐狸豺狼之间的君臣关系,还原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伙伴关系。

中国的不幸是:孔子作为先知的自由思想被淡化遗忘;孔子作为帝师的专制思想被强化放大!简而言之,迄今为止,先知的孔子被遗忘,君子的孔子被欣赏,帝师的孔子被放大!

在当今,孔子思想与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功用,就是被用来抵抗与阻挡来自所谓西方的普世价值及其相应的政治体制。但是,这样的抵抗与阻挡是不会有效果的。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观,与先知摩西的十诫和亚里士多德的道德黄金律在根本上是相通的,根本不构成对抗。孔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与西方人所说的基于兄弟情义的博爱(fraternity, brotherhood)如出一辙。而基于自由、平等、博爱的伙伴关系正是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道德基石。孔子思想中与普世价值冲突是其关于君臣格局的道德主张。问题是,若用孔子思想中的专制成分来对抗基于普世价值的宪政民主,这是一个在道德上充满自信的、旗鼓相当的对抗吗?

归结起来,对孔子,我既接纳又拒绝。我接纳作为先知的孔子,拒绝作为帝师的孔子;接纳主张自由的伙伴关系的孔子,拒绝主张专制的君臣关系的孔子。当然,我也十分欣赏作为君子的孔子。在当今的中国,孔子所开创的三纲中的两纲已经被完全打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基本上从以往的基于权力支配的关系走向法律上平等的伙伴关系。只有君臣之纲的转型未有实质性进展,专政依然是写在宪法里的国体。孔孟之道是君臣的专制之道,还是自由平等的伙伴之道?这是今天必须做出的一个选择。终结数千年的专制君臣关系,开启自由的伙伴关系才是中国文明未来的命运所系!为此,中国必须要拒绝作为帝师的孔子,找回作为先知的孔子!我希望,在未来,帝师的孔子被遗忘,君子的孔子被欣赏,先知的孔子被弘扬!

注释 (1)刘军宁:“开放的传统”,《原道》,陈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圣经》与《论语》中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人类社会生活与道德秩序的黄金律,也已经被充分注意到。见Vincent Ostrom, The Meaning of Democracy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Democracies: A Response to Tocqueville’s Challenge, p.181,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Ann Arbor,1997.

(3) 狄百瑞:《儒家的困境》,第3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除狄百瑞称孔子为先知外,视孔子为先知的还有刘殿爵、秦家懿。见《儒家的困境》,第12页。

(4) 先知不同于哲学家之类的学者。学者是从研究中得出结论。而根据迈蒙尼德的看法:“真正的先知能从单凭人类理性无法推知结论的前提中得出结论;他们因此能说出常人无法仅凭知识和一般想象所能

1  2  3  


下一页中国文艺复兴的时位和气局上一页艺术是否重要,以及知识分子应该干嘛 ——从王久良“垃圾围城”展览说起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时代2010年第四期
· 孔子学院和伟大的文化复兴
· 艺术是否重要,以及知识分子应该干嘛 ——从王久良“垃圾围城”展览说起
· 孔子思想中的自由与专制
· 中国文艺复兴的时位和气局
· 浴火与涅磐——张洹访谈
· 潘公凯:艺术是自我超越的重要方式
· 柏桦:倾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