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李安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断背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20 15:37:21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星》:在美国,有很多中国人成功的例子,但像你这样在美国这种电影大国里占有一席之地的人,我认为仅有你一个──我指的是艺术电影。我想问问你,你是怎样跨越东西文化的障碍并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

李:这和个人机缘也有关系。我在美国读书,拍学生片时没有那么多中国人,就开始拍美国人的东西,所以并不生疏。我的机缘就是正好有这些朋友,帮我选材,帮我看着,离谱的地方就告诉我。美国片有它的吸引力,因为是电影大国嘛,做主流电影没有能超得过它的。所以有它的工业、发行,整个制作体系是很完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东西只有在美国片里才能做的原因。这些,对拍电影的人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有时我要撇掉它来制作中文片,一方面是自己文化的根,一方面也很自由。

《星》:你和许多国际大牌明星都合作过,和这些大明星合作你觉得有什么经验?

李:你要利用和展示他们的魅力,不能光演戏,挖掘新鲜感是你主要的工作。明星本身有一种形象,你的电影就是要利用这种形象或者是反形象。

《星》:对您个人影响较大的中国电影人是谁?

李:中国导演里,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李翰祥。因为以前看的电影很多是商业片,不会特别注意导演,他是我惟一很早就有印象的导演。他的片子不太一样,所以你会注意到导演。他表现出对文化的兴趣。后来还有胡金铨,香港电影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看的香港电影比台湾电影还多。像胡金铨他们创造出来的影像,对我的影响,不止电影语言,包括表达情感的方式,对电影的理解。让我觉得中国片就是这样的,过去的中国是这样的。

台湾导演有一位叫李行,他比较像内地的谢晋,电影味道很像,影响也很像。台湾叫健康写实。他们的电影,对我们这些离开内地的台湾人有很大影响。台湾的文化也是继承了中原的,但有一个断层。当然,长大以后,我知道有些是真的,有些影像是创造出来的。他们身上还是有一种比较浪漫化的梦想。像李行拍的台湾的一些比较经典的电影,就是比较理想化的。后来我看到侯孝贤出来拍的片子,开始有现实主义,电影才跟生活现实发生比较大的关系。之前台湾的武侠片和琼瑶片,电影和生活的关系是不大的。后来到美国,可以看到一些内地的电影。比如《高山下的花环》,还有《林家铺子》,印象都比较深刻。

《星》:印象比较深的老片子,比较有触动的是哪几部?

李:港台的话有《侠女》,还有《梁祝》。当时比较小,没有什么控制力,看完就哭。当然《梁祝》比较煽情,它是从内地的黄梅调中改编出来的。《侠女》感觉比较有艺术气息。那时候台湾还不像*十年代那么商业化。那时候看还挺有意思的。

到美国以后,老片子像《十字街头》觉得很好看,第一次看老片,这么精彩的《十字街头》!接下来就是《马路天使》,是赵丹和周璇演的。“四季花开”那首歌使我蛮震惊的。它有意大利写实片的味道。

比我后来在港台看到的片子讲究,又有社会意识。80年以后,看了《神女》,《林家铺子》也看了,那时候第一次看,看得晚了一点,感觉上比较左派一点,比较收敛。后来看《小城之春》,虽然表演还是非常话剧式的,但那种战后心理的体察非常难得。我觉得他们当时受到好莱坞、意大利写实主义、德国表现派的影响都比较大,包括《夜半歌声》,基本上是学西方,然后从自己的文化里找东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顾长卫 那一场关于孔雀开屏的的回忆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一线导演制片人对话录:影像力》
· 李安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断背山
· 顾长卫 那一场关于孔雀开屏的的回忆
· 徐克 燃起风的影像传奇
· 霍建起 用电影书写喧嚣中的浪漫
· 马俪文 擦出光芒的平淡
· 贾樟柯 最富洞察力的铁拳
· 张元 饱满的灵魂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