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二战后充满希望的年代里。我知道设计将会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好。在我的家乡,有着大型落地窗和彩色塑料椅子的学校取代了阴暗老旧的哥特式学校。我知道艺术是难懂的,自那时起,我一直努力去领会英格玛·伯格曼、詹姆斯·乔依斯和杰克逊·波洛克的艺术精髓。现代主义者认为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历史带来了断层:20世纪是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崭新时代。现代主义将目光投向了未来所拥有的无限可能。那种自信已不复存在,令我怀念之至。 我参观过巴塞尔附近的德国威特拉设计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在那里,现代设计是作为奢侈品出售的。看过之后,我饱含感激之情地将包豪斯理想当成了我的庇护所。威特拉设计博物馆中所售的物品,即使是最便宜的——价值100美元的模型椅,其功能被巧妙地减少——我也负担不起。威特拉的设计目的在于给人灌输这样的理念,“好的设计”就像鲟鱼鱼子酱一样,戴着好质量的光环,大多因为价格昂贵而让人垂涎三尺。 总的来说,设计的品位也不是稳步进展的。建筑师的设计周期几十年不变,仍没有忘记现代主义。时尚设计师的作品则是每季翻新,二十五年前就把现代主义抛到了九霄云外。平面设计师放弃了赫维提卡体(Helvetica)和网格,卷土重来,现在已经很好地迈入了融合期。在这本书里,我只谈论最慢速的工作者——三维设计师,因为他们的设计无处不在,且永续存在。 第一部分讲解什么是现代设计,主要面向四十五岁以下的人群。 第二部分对比现代主义的前途和它的实际效果。许多追求不朽的现代设计都已过时。通过筛选比较杰特森(Jetson)的阁楼,我试图对创造性的设计战略和从众行为(herd beh*ior,又译为羊群效应)作一个比较区分。对20世纪的设计历史作一次快速的、苛求的购物旅行真是乐趣无穷。有了后见之明,很容易对现代主义进行一次决定性的检验。 第三部分将说明设计师如何在走向现代主义的同时,避免耽溺于复古情怀。我的建议是将最好的后现代性格特征——讽刺、批判的自我意识和谦逊,与最好的现代主义性格特征——诚实、慷慨和理性——完美结合起来。 没有人想把设计拽回到1960年。但是五十年的现代主义实践一定会给未来的设计提供不少教训。我无法想象一门不看重解决问题的设计课程。学校是技术和知识传输的一个合理途径;现代主义者著书立说是为了讲解理性设计。 我对“现代”怀有特别的情愫,因为它致力做好的倾向。而“后现代”没有这种倾向。弗兰克·盖里一点都不关心低成本住房,菲利普·斯塔克也不可能去研究学校设备。 我既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设计是为每个人的。我尽量为我所要说的东西提供视觉论证。书中的许多例子对大家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 设计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可能就坐在某人设计的椅子上,呆在某人设计的屋子里,被各式各样的设计品所环绕(或是穿戴着别人设计的服装)。摄影师尤金·阿捷特和沃克·伊文思认为从房间的布置可以探究主人的情况,他们可以被称作设计史学家。我的目的在于鼓励读者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对为周围的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消费者,他们有权投出决定性的一票。 在此,我要表达对设计师布魯斯·布迪克的感激之情。这本书所作的研究大多是我在做他的项目时完成的。他鼓励我思考最难的设计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力逼到极限。同时,我要感激我的读者。其中,最为一丝不苟、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位是马克·特莱。杰·亚当斯和简·斯帮我了解了建筑专业。理查德·瑟拉诺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书中提到的一些好的观点其实来自于斯蒂夫·托纳雷。 注(关于专业术语):我所提到的“后现代”,是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包括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着手推翻现代主义的每一个人。他们其中有些人并不喜欢这个称谓,因为“后现代”有其哲学内涵。据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所说,它还涉及受法国影响的文学理论和哲学。就我的研究目的来说,“后现代”仅指跟随现代主义的设计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