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引子:眼大还需要有“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5 14:56:14 |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总而言之,您别光看着贼吃肉的时候挺痛快,您还得知道贼是怎么挨打的。不可否认,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只看到(或只喜欢看到)成功者而不太关注失败者,因此,我在这儿斗胆提醒一句:“成功”者往往带着点儿误导性。其实收藏家们的打眼之际,就是贼挨打之时!我在前边说过,只是人家守口如瓶罢了。所以,奉劝那些还没有成为行家的“行家”们,您可千万别因为看见人家拣过漏儿就眼馋,所谓“十贪九打眼”是也!

拳拳此心,切切此语。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谆谆教导过我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抑或是可能的(有学者较真儿地说“那也不可能”),但社会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白热化的当今时期,恐怕就有那么点儿失之偏颇。不信您就琢磨琢磨吧。市场上有多少恶俗虚假、比二百五还二百五的广告,把群众给忽悠得提溜乱转。于是有人总结道:我们群众是年年上一当,当当不一样!这不就是打眼吗?

日用品尚且如此,文玩该当如何?北京的某大古玩市场一到了周末就人满为患,不捷足先登您恐怕连个车位都难找。在熙熙攘攘、比肩继踵的人流中不乏“行家”,他们个个二目圆睁、炯炯放光,直奔着那些赝品就去了……

于是又有人总结道: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充其量是“闪亮”的,再往损了形容那就是“贼亮”的,稍一激动就迸发出贪婪的光芒,就特容易被“美丽动人”的眼前利益给蒙了。

如果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那还要专家干吗?

如果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这些十有*为赝品的古玩市场就门可罗雀,早该关张大吉啦!

我想,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保不齐有人就得给我白眼儿,指着鼻子问我:“照你这么说来,还能玩收藏吗?还怎么玩呀?!”得——那就老老实实地跟您说吧:在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坚实的相关知识作背景的前提下,一辈子都不玩吧,您后悔,玩吧,您可能得后悔一辈子……

在这儿说教了半天,您可别把我当成真行家了。

我迷上收藏这“败家”的行道儿二十多年,做过打眼的买卖扯了去啦!得嘞!只要您不嫌烦,我后边有的是故事,非让您听烦了不可。责任始然,今儿个咱就抱着为公益事业做点儿牺牲的精神,慢慢儿的把那许多年来吞进肚子里的“牙”,再一点点儿的给“吐”出来,大胆地叫旁人奚落,尽情地让方家笑话。好在我打眼打出来的物件儿大多成了日后的教具,请众人“疑义相与析”去了。好在我不等着钱花,还没有落魄到开古玩店的地步。

得嘞!兹决定本书就从我自己走麦城的事儿写起,就先说说我是怎么希望通过“掏老宅子”发家致富,结果它们是怎么让我这个所谓久经沙场的收藏大将军栽了,最后竟是落得了个百战归来再打眼的下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为引子也。

1  2  3  


下一页“掏老宅子”之一:那只 “明代”影子木香柜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古玩收藏的实话实说:打眼》
· 引子:眼大还需要有“神”
· “掏老宅子”之一:那只 “明代”影子木香柜
· “掏老宅子”之二:一皮箱的老扇子
· “掏老宅子”之三:“二把刀”捐献的两把刀
· “掏老宅子”之四:让我画不了句号的“结局”
· 一只“宣德大缸”的离奇故事
· 汝窑谜踪之一:开篇
· 汝窑谜踪之二:汝窑,我爱你的一切及其他
· 汝窑谜踪之三:吴仁兄的“汝窑”情结
· 平安大街爆笑故事之一:老罗的两麻袋“釉里红”瓷片儿
· 平安大街爆笑故事之二:酱褐色釉四系小罐儿
· Oh!My God!”
· 劳力士手表与带着“古老包浆”的陶罐
· 在法兰克福“爆炸”的土地雷
· 被刷满了油漆的“老古瓷”
· “五十亿元”换回来的东青釉盘子
· 一副“手卷”设下的陷阱
· 油炸“老核桃”
· 古玩市场里的“跟屁虫儿”
· 尾声: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