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 | 沙龙 | ART TV
年轻艺术家,“坚持”还是“放弃”?(下)
刚走出学校校门的艺术家往往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抉择,是坚持艺术,还是选择现实?他们充满艺术理想却并不知如何开始艺术征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青年艺术100负责人与青年艺术家做客聊一聊青年艺术家成长的那些事。
碰撞——中法艺术教育的对话(下)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作为文化大国,中法联合呈现出众多精彩的艺术展览。精彩的艺术作品背后,两国的艺术教育理念不尽相同。两国分别以怎样的方式培养出一名艺术家?请走进本期沙龙——中、法两位身居艺术教育一线的专家展开了碰撞与交流。
碰撞——中法艺术教育的对话(上)
山水与风景的对话(下)
“风景画”在西方称为“风景”,而在中国称为“山水”,两个概念代表着东西方艺术家对世界观看和理解方式,以及艺术社会观念的不同,然而在20世纪后,两者又进行着微妙的对话与互动,请走进本期沙龙聆听对东西方文化中对风景的不同看法。
山水与风景的对话(上)
实验艺术十年的“实践”与“检验”(下)
8月17日,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区正式解开面纱,本次展览引起了整个美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期沙龙邀请了中国美协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吕胜中,以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协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朱青生,对本次展览引起的诸多议论进行探讨。
实验艺术十年的“实践”与“检验”(上)
全国美展首次出现“实验艺术”专区、中央美院经过10年实验艺术系之后将成立实验艺术学院……“实验”可成为2014年中国美术的关键词之一,“实验”二字如何理解?业界对此有何不同看法?未来将怎么发展?请听两位实验艺术核心人物的解答。
历史、生活与观念角度解读2014油画双年展
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本展览以“在场”为主题展开,一同呈现还有二十世纪中一些著名画作的草图及珍贵文献。如何解读“在场”主题?展览讲述了什么?策展人与艺术家与您分享。
从“山水”与“风景”看中西异同(下)
艺术中国从2012年以来组织“中外艺术家对话”大型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三年。艺术中国将策划一系列沙龙对话由“中国山水和西方风景”切入中西文化问题。第一期将探讨“中国山水”和“西方风景”的异同以及今天全球化背景下二者的融合与发展。
从“山水”与“风景”看中西异同(上)
全国美展中的“实验艺术”(下)
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出现了“实验艺术展区”,这在60年全国美展的历史上是首次。今日美术馆全部展厅内,遴选了2003年以来中国实验艺术代表作品52件。为何“实验”?如何“实验”?三位嘉宾均是展览团队成员,请走进本期节目听一下他们的解读。
全国美展中的“实验艺术”(上)
当代语境中的中国书画传统(下)
在追求视觉感官刺激、新奇创新的今天,两位70后艺术家深入传统,师承名师、古人与造化,为今天的书坛、画坛带来一股中和平正的清新之风。他们同时又是理论学者,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他们如何认识传统?如何认识文与书画的关系?他们的艺术中追求的是什么?请走进本期艺术中国沙龙。
当代语境中的中国书画传统(上)
真实还是错觉——摄影的客观与主观
在当代艺术已经全面介入架上绘画、雕塑、装置等各种形式的艺术门类的今天。摄影也面临如何面对传统和反映当下的问题。本期沙龙就传统摄影如何走向当代,摄影的当代性表现在哪些层面,摄影家们对摄影语言在当下的实验、探索和表达等问题展开探讨。
摄影的传统还是传统的摄影(上)
在当代艺术已经全面介入架上绘画、雕塑、装置等各种形式的艺术门类的今天。摄影也面临如何面对传统和反映当下的问题。本期沙龙节目就传统摄影如何走向当代,摄影的当代性表现在哪些层面,摄影家们对摄影语言在当下的实验、探索和表达等问题展开探讨。
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性(下)
中国的山水画如何走向当代,这是诸多中国山水画家思考的问题。并由此衍生出诸如:中国山水画笔墨问题、山水画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多种可能性、山水画创新的必要性、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及其通融性、山水画的中体西用等多种问题。本期沙龙以“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性”为主题进行探讨,本期为下半期。
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性(上)
中国的山水画如何走向当代,这是诸多中国山水画家思考的问题。并由此衍生出诸如:中国山水画笔墨问题、山水画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多种可能性、山水画创新的必要性、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及其通融性、山水画的中体西用等多种问题。本期沙龙以“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性”为主题进行探讨,本期为上半期。
倪军、马树青绘画谈:色彩(一)
绘画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从史前洞窟壁画开始已经有几万年历史。伴随着时代变迁,它一直在人类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图像的泛滥存在使艺术家思考绘画依然具有生命力的原因。20世纪中国美术完成了造型的革新,但在色彩尚缺乏主动与科学的探索,本期沙龙以色彩为主题进行探讨。
倪军、马树青绘画谈:色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