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势力同样看好“虚拟展厅”
与国内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的数字化进程缓慢不同,海外艺术机构的数字化发展则相对更为成熟。
2011年2月,全球最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推出了一项针对艺术品展示的新计划,即“Google艺术计划”。该计划是由Google内部喜爱艺术的工程师以20%的自由发挥时间,经过18个月催生出了这项服务,采用了Picasa、AppEngine和街景等Google产品技术。在第1版的“艺术计划”当中,全球17家美术馆或博物馆馆藏的近1000件艺术品成为了首批面向全世界网民开放的作品,而梵高的《星夜》、伦勃朗的《浪子回头》、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等世界艺术史当中的重要级作品也赫然在列。而到了2012年的4月,随着“艺术计划”第2版的问世,这一合作美术馆数量已经从一年前的17家迅速扩展到了150余家,近3万件作品可供线上阅览,增长数量可谓惊人。
与Google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国际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日前亚马逊宣布,将设立一个在线美术馆,向顾客直接提供特定画廊的原创艺术品销售服务。这一网络平台将于今年夏天正式上线运营。据悉,亚马逊已经接洽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画廊,双方将就平台的具体内容召开协商会议。这些画廊中既有知名品牌,也有新兴品牌。亚马逊艺术品在线销售平台被视为Artsy.net网站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后者目前提供6000位艺术家的3万多件作品的销售服务。不过,也有人指出,亚马逊此前的主攻方向为网络图书销售,相比图书,艺术品是个更高端和小众的市场,亚马逊此举能否成功还需观望。
数字技术,改变的不只是观看方式
随着众多与艺术相关的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尤其是3D虚拟漫游技术以及360立体全景视频的不断完善,使得原本的展览展示以及观看模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对于网上看展这一全新的观展习惯,虽然不及真正走进美术馆,走近作品,面对面获得的感受强烈。但可以通过网络直观地了解展览内容,让观看者在前往美术馆之前有个基本的了解,什么值得看,什么不值得看,网上展厅可以直接让观众选择。尤其是针对一些年龄偏高或行动不便的观众来说,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展览内容,欣赏画作,这样的虚拟展厅就显得格外人性化。但同时,一些关于数字美术馆是否取代实体美术馆的担忧也随着虚拟观展方式的出现而增多,但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一种触及艺术的高科技可以取代亲身地参观美术馆的经历,那种漫步在空间里,被大师们的杰作包围的满足感和由某件艺术品而引发的全方位的情感体验。或许我们几乎能在电脑屏幕上观察作品的每一笔,但这种观察和实际物理距离的经验是没法比的。‘细节的荣耀’不在于什么令我们着迷,而是艺术家凭借着他个人的世界观、思想、情感在画布上的表现带给我们的‘整体视觉’。如同一些神秘的炼金术的结果一样,只有直接地去接触艺术品才会产生真正的审美享受。”
如此看来,纵然通过网络媒体观看艺术展览可以很好的解决因时间、地点乃至更多特殊原因所产生的观看遗憾,但如果观看缺少了这份执着以及缺憾美,那么艺术作品的观看也将会如同电子阅读一样变得漫不经心,甚至是走马观花。对于艺术作品,我们不止需要对其本身抱有尊重,更要珍惜那份身临其境的观看感受。现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的胡锤曾针对此话题如此说过,“博物馆和美术馆作为特定的公共空间是网络所取代不了的,但通过网上博物馆和美术馆可以使公众更加关注文化,进而被吸引到博物馆和美术馆中来。数字博物馆、美术馆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扩大了博物馆和美术馆承担的责任,延伸了公共服务的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