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数字时代,如何重拾手写之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24 13:57:33 | 文章来源: 解放日报

调查显示,“41.52%的人经常提笔忘字,14.23%的人经常写错别字,85.29%的人认同全民汉字手写水平在下降”。汉字书写状况令人堪忧。

今天,电脑码字已成为主流,不可逆转。但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只有在书写中才能更好地传承。

数字时代,该如何重拾汉字手写之美?让我们来听听这些书写的故事。

保留书写的习惯,就是保留我们对汉字的喜爱和对先人的敬意

海岩(作家)

写作30年,我的小说手稿应该有上千万字了。不会键盘打字很遗憾,这也是我坚持手写创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手写已经成为我最娴熟的表达方式,最能调动灵感、思维、激情和想象力,执笔写作的过程也成为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并不是说,纸笔就比键盘更具独特效能,只是因为我尚未形成用键盘“敲打”作品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往往能够左右作家的写作状态和思维方式,我在写作时,很容易进入“忘我”状态,运笔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如果使用键盘,估计首先要想的是文字拼音或五笔字型,接着,手指要去找相应的键位,很难形成连贯的思绪。

现在看看自己的手稿,它记录下了我的全部写作过程,是一种有趣的原生态的呈现。留下手稿,就留下了很多记忆。

我并不排斥使用键盘打字,只是觉得网络时代,还是要呼吁保留手写的传统。我们写汉字,与拼写字母的感受完全不同,这种感受来自文化传统的影响。写小说、写剧本,常常和汉字打交道的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大,对汉字有独特的感受和喜爱,更能体会字形结构间的深远意境。

书法引领汉字进入艺术的领域,汉字不再仅仅作为表达的载体,更是一种审美的客体,横竖撇捺的讲究、笔画的粗细、气势和韵律,都形成了汉字独具的审美感。书法让文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什么样的情感产生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内容对应什么样的气势。会写字,写好字,进而学习一点书法艺术,就不会再停留在对文字的传统表意功能上了,而更多地进入到文化心理、文化品位、审美需求、文化传承的层面上。

保留书写的习惯,就是保留我们对汉字的喜爱和对先人的敬意;保留书法这门艺术,就是要将对传统文字的传承融入到我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修养中。

在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种种便捷时,是否也遗失了对书写之美的记忆

张玲(媒体人)

不得不承认,数字时代,书写着实便利快捷。且不说用手机发送问候短信,用电子贺卡传情达意,单说用电脑码字,就不知比拿起笔去写快了多少倍。除此之外,它那复制、删除等功能,亦不知让文字工作者省了多少功夫。只是,电脑用得久了,写字倒成了件不容易的事。

记得有一次,出差时没带笔记本电脑,单位急要一篇1500字以内的通讯稿。如若在平常,电脑上敲敲打打一番,两个小时完工不在话下,可那天我在纸上写写画画熬了4个小时都没成文,总是写着写着就觉得哪个字怪怪的,哪个字又想不起来怎么写。思路一次又一次被打断,没办法,最后只好跑到嘈杂的网吧赶活儿。

前不久与几位文友说及此事,没想到他们亦有诸多类似的“糗事”,不禁感慨:我们在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种种便捷时,是否也遗失了对书写之美的记忆?由此想来,不由洞悉了台湾美学家蒋勋的些许心思。或许,蒋老师在编写《汉字书法之美》时,在费尽心思用那些美妙的文字诉说汉字每一笔一画中蕴藏的故事时,亦有一种对国人的书写能力会在数字时代日渐消失的担忧吧!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