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宣告成立,现代意义的书法展览从各省市至全国此起彼伏展现在人们面前。书法30年,影响巨大,成就斐然,直接指导和引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值得认真总结。
一、书法展览的由来与发展
1.书法展览的历史
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史上,书法既是人们文化交流的工具,又逐渐成为陶冶情操、寄托思想、提高审美意识的艺术途径。但由于过去传播手段落后,除人们观赏原作之外,仅靠摹本与拓片流传,并无公开展览之举,传阅范围非常狭窄,对人们的熏陶和影响亦极其有限。至现代,随西洋美术展览的传入,中国画包括少量的书法作品展览相继在京沪等大城市出现,成为观赏书法作品真迹的新途径。回顾历史,较具规模的书法展,应属1936年故宫博物院在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苏黄米蔡的墨迹,朱熹尺牍,文征明、董其昌以及乾隆皇帝的作品,都在此展会上亮相。当代书法作品展览,较具规模的主要有1957年由北京中国书法研究会章士钊、陈云诰先生组织的“中国书法东京展”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全国各地联合举办书法展览渐成风尚。至1980年,全国各地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成为创举,从此拉开了当代全国性书法展览的大幕。
2.中国书协与全国书展
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诞生,随后各地书协相继成立。从此,书法的“新生代”责无旁贷地成为书法展览活动的继承者、组织者和领导者。首先,中国书协将最有影响的全国书展列为书协最重大的工作事项,于1984年建国35周年之际,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该次展览采用各省(市)、自治区书协按分配名额推荐稿件,书协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选出参展作品。1987年,中国书协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书展,此展开幕式在郑州举行,带有巡展的意义。1989年,在迎接建国40周年时,在北京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此展在征稿和评审的方式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了作者自由投稿,并首次进行了书法评奖,突破了书法难以评奖的思维定式,为日后评奖开了先河。第五届全国书展于1992年在沈阳举办,中国书协继续对书展活动进行改革,征集作品改为全部自由投稿,评奖不再分一、二、三等,50件获奖作品均称获得“全国奖”。既解脱了分等的困扰,也陡评奖名称更加响亮。1995年,在北京举办了第六届全国展,1999年庆祝建国50周年在石家庄市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展,2004—西安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展,2008在广州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展。中国书协成立30年,直接主办的全国性书展达8次,平均3—4年举办一次,成为最重要的全国性系列大展,带动了其他书法展览活动的展开。中国书协主力、的全国性书艮,坚持了正确的导向:强调继承与创新一体化,重视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出新;坚持各书体、各流派的百花齐放,以无愧于历史赋予中国书协的重大使命,无愧于文学艺术繁荣昌盛的伟大时代。
随着书法展览的创新和发展,书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国书协与日本等国联合主办的交流书展名目繁多,其中成为系列颇有影响的当属“中日友好自咏诗书交流展”。此展1990年创办,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办20次,第21届即将开幕。作品均为自书自诗,不但交流书艺,而且有助书家掌握诗词格律,以提高文学修养。该展开办以来,坚持在中日两国轮流巡展,并广泛吸收作者参展,影响和意义日益深远,成为中国书协除全国书展之外的一项重要的系列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