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艺术创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6 11:31:10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比尔•维奥拉 《纪念五重奏》 影像 2000
 

当下,在各大品牌的艺术展中,我们不难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新媒体艺术大行其道,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似乎传达了引领时代潮流的品牌含义。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已经展现出了它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从历史的角度看,其实“新媒体”这个说法很早就有了,很多人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利用电子、科技等技术手段作为媒材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实新媒体艺术远不止人们所想的这么简单。

从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影像艺术”开始,到现在由多媒体和生物技术等合成的艺术作品。多年来,这些追求最新技术实验、有着想要脱离即有艺术惯性和制度的反艺术、非艺术企图的艺术家,一直在挑战美学的方法,他们的作品也被习惯性地统称为“新媒体艺术”。因此,“新媒体”似乎承载了比这个称呼更多的意义。正如东京森美术馆的馆长南条史生所说:“‘新媒体’这个词是对艺术领域中媒材的区分,我不认为这种分类对于艺术来讲是好的。因为艺术必须放在内容、信息以及背景之下来讨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艺术始终将“突破当代艺术界限”设立为自身的目标和任务。就像录像艺术大师比尔•维奥拉对于非线性主题的探讨,以及激浪派艺术的先锋白南准以偏执的时间经验作为立足点一样,用新媒体艺术“脱离马塞尔•杜尚所塑造的强大的艺术影响”。

白南准和比尔 • 维奥拉

说起白南准,国内的读者其实并不陌生。这位美籍韩裔艺术家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可以说为艺术带来了一种新视觉的可能性。其实在早期,白南准是以音乐家的身份出现在艺术的舞台上,他的“行动音乐”将其归入到西方红极一时的激浪派阵营中。然而,白南准的创作顶峰却是从他把电视引入实验艺术开始的。

1963年3月,在纽约画廊罗夫•加林的个人别墅中举办的白南准个展中看到,经艺术家改造过的电视第一次被当做艺术材料和媒介摆在观众面前。这是个十分另类的展览,艺术家不仅使用了包括花园、顶楼和厨房在内的所有空间,而且许多作品像是电子仪器或装置,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而且观众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动手触摸作品。今天,这一展览被认为是视频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奠定了白南准作为“视频艺术之父”的艺术史地位。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先锋艺术家意识到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条件和设备的重要性,在技术进步的平台上,不断将艺术推向时代的前沿。

这种影响是巨大的。当代影像艺术大师比尔•维奥拉就曾经坦诚地说,自己是在为白南准打工7年之后,才开始了他在影像艺术方面真正生涯的(引自方振宁博客)。

作为在日本工作生活过的美国艺术家,比尔•维奥拉一直对禅学非常感兴趣,并师从禅宗大师Daien Tanaka学习佛教。这种东方的神秘主义常常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比尔也在30多年的创作中,以录像手段研究和探索人类那个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梦、记忆与联想、情感世界、生与死等。其作品在表现生、死、潜意识等人生最根本、最普遍的经历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宇宙与时间的思考。

然而,比尔•维奥拉的作品给人的启示不仅仅在内容上面,正如我们先前所指出的一样,比尔一直在非线性的探索上,为新媒体艺术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我们的时代中,新媒体艺术的典型特征是它们都以时间为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之与音乐、戏剧这些传统的时间媒体更靠近,而离开绘画、雕塑和建筑这样一些追求永恒的艺术。在这个层面上,比尔•维奥拉的慢镜头就像放大镜一样把时间中微小的细节都变成了庄重的仪式。而重复的镜头则使轮回的观念复活,使线性的时间感崩溃。正如他的《凯瑟琳的房间》一样,五联幅的小屏幕更将这种非线性的时间展示得一览无余。

走出蜜月期的技术与艺术

如今,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艺术也越来越难以突破先驱们所创下的模式。很多年轻艺术家沿着早期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将创作的重点放在了技术层面上。然而在观念艺术的舞台上,新技术的普及迟早会成为一种必然,当新技术融入到所有需要使用的领域之后,那么这种难以区分的标识终将失去其效力。

因此,对于当代年轻的艺术家来讲,利用新科技发展作为手段,在后媒体时代的话语逻辑下建立属于自身的文化使命才是最终目的。诚如年轻艺术评论家卢缓形容的那样:“这将意味着以技术标准为第一性的新技术与艺术之间多产的蜜月时代的终结。”

新媒体艺术似乎已经在穷尽自己的能量。新媒体艺术其实不新。技术带给人的视觉震撼,由于表达逻辑的陈旧,已经越来越不能带给人新的体验。所以,我们在谈论新媒体时,关心的应该是媒介在新意义网络关系中的重新定位与理解。那么新媒体的“新”,将不仅停留在技术上,更重要的是观念。即基于新的解读,如何看待传统的“新媒体”艺术,从而使之真正成为艺术家的“新”媒体艺术。

下一页香港国际艺术展:亚洲版Frieze上一页探寻当代艺术语言的轨迹——访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四期
· 沧海一粟——专访刘海粟助手柯文辉先生
· 充满激情与理想的老者——收藏家高培芝的故事
· 高位换手 谁来接盘——纵览6月伦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
· 进口葡萄酒提“速”换“挡”
· 科技时尚:新媒体艺术的前卫立场
· 热点酒庄2009年份期酒最新价格发布
· 四大名绣之苏绣
· 探寻当代艺术语言的轨迹——访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
·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艺术创新
· 香港国际艺术展:亚洲版Frieze
· 中国奢侈品路在何方
· 中西古典首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