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解读各馆:艺术在艺术之外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11 18:01:04 | 文章来源: 《美术观察》

艺术在艺术之外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光照-国家》

2011年6月4日,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如期在水城开幕,世界各国的当代艺术专业人士与爱好者们,都匆匆告别香港博览会,候鸟一般,追随着艺术的盛大节日,齐齐飞越半个地球来到了这里。尽管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型的双年展,(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这座浸泡在水中的千桥之城,也永远不会让旅行者失望。这座即将沉入海底的美丽城市总能清洗心灵的疲惫。与以往一样,除了“公主花园”与“造船厂”两个大型展览馆群之外,威尼斯水道纵横的城市里还密布着许多国家馆展览,我们还可以观看同时举办的美术馆展,平行展,外围展,行为艺术等等艺术活动。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



本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是比奇-库莱格(Bice-Curiger)女士是现任瑞士苏黎世艺术馆的馆长,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史学家,批评家及策展人。她为本届双年展设定了主题:“光照-国家”(ILLUMI NAZIONI)。

她在主题展中的中心展厅,非常令人惊异地设置了一个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著名画家丁托列托的大幅绘画的展示空间,(雅可波-洛布斯提-丁托列托Jacopo-Robusti-Tintoretto 1518-1594 意大利画家,师从提香,出生于威尼斯。)作为主题馆各个展厅的衔接与出入口。以此让观众更加明确注意到,并尝试理解进入她“光照的国家”。

在策展人看来,在许多当代作品,特别是她所特别感兴趣的那些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她看到了与丁托列托相同的对光线的追求,既理性又狂热。她希望展示画中对于的光的刻画,那是些不可能产生的光线,但令人神迷。这是丁托列托作为文艺复兴的前导,正在尝试着打破古典主义绘画的既定规则。

虽然展览的切入点如此的复古。但我们却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入选本届双年展主题馆中的作品里,不单几乎看不见绘画作品,连形式较为经典的近似于雕塑的那些大型当代艺术作品都很少看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难以复制,甚至是难以记录与无法保留的作品。本届双年展上涌现了非常大量的以短暂的听觉,视觉,嗅觉等以感官知觉为主体的作品。出现了许多参与了行为性质的不可控的装置作品,有许多以融化的,正在燃烧的,模糊的,流动的,即时的动态的作品。突出展示了创作手法与材料的实验性,意识与互动,根据场地所创作;摒弃了固定的,坚实的,为观众们所惯于接受的成熟质感;掺入了大量的交流,互动,强调了创作中呈现的偶然因素。

诺玛-琼(Norma-Jeane)《#jan25》

白空间,黑白红三色橡皮泥,任人揉捏,图画。随时都在变化的作品,很难想象最终的效果

詹姆斯-图雷尔(James-Turrell),《空视野》(Ganzfield)

一个可以进入的,视觉漫无无际的空间

在作品创作形式的更多的实验性之外,我们也看见了本届双年展中的作品里,展现了更多的作品以非常感性的形式进行了政治性的探讨,非常细腻地介入国际与民生,展现出更多博爱的关注与突破困难的沟通尝试。

比奇-库莱格策展作品《光照-国家》的评论图表



一:更多的感觉实验,更多即时的细腻沟通。

二:筛选出的艺术家作品便是策展人创作的基本构成元素。

氛围与配合:混乱不堪的呈现状态似乎是每一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常态。

金狮奖,克里斯蒂安-马克雷(Christian-Marclay),《钟》(The Clock)

无数经典电影中的与时间有关的片段剪接而成的一部超长片,与现实时间同步

银狮奖,哈龙-米尔扎(Haroon-Mirza),《病态》(Sick)

光线,声音,视频综合装置



纳撒尼尔-梅乐士(Nathaniel-Mellors),

《嬉皮士辩证法(我们的房子)》(Hippy Dialectics “Ourhouse”)

仿真的两个人头在互相交谈,眼珠嘴唇脖子都随着对话如真人般自如活动

中国国家馆展现了以“气味”为创作主体的展览《弥漫》,中国台湾馆也策划了完全以“声音”为主体的展览《听见,以及那些未被听见的-记述台湾社会声音图景》。

大量华人艺术家与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了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策展人卢迎华受邀担当了本届双年展的评委,艺术家宋东受邀参加主题展展出。此外数量惊人的的华人艺术家作品在威尼斯各处爆发般的呈现出来。中国国家馆所处的主要展览空间“造船厂”入口对面的两个平行展,分别是中国香港馆与中国澳门馆。在威尼斯岛内的几个主要的平行展聚集区中,不单有中国台湾馆,新加坡馆等华人华胞众多的平行展,主要的美术馆展览也都有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同时各处也出现了好几个以中国艺术家为主的联展如《Future Pass》,还有一些有中国艺术家参与的联展如《个人形态》,也有华人举办的外围个展如陈邵雄的《西京》。

此外,这一届参展的国家馆数量也高于以往,创纪录地达到了89个。每个国家馆的展览也都显示出其主办方的重视。各种综合展数量也高于往届。弗朗索瓦-皮诺(Fran ois Pinault)新成立的葛拉西宫(Palazzo Grassi)美术馆也同期开幕。其它大型的综合展览都展现出其策划人精心筹备的良苦用心,但许多试图征服观众的筹备方以竭尽全力的堆砌作品为展览方式呈现,使他们的展览混乱不堪,许多好作品都呈现不佳,互相影响,展览质量不佳,仿佛博览会上拼凑而来的展览一般。但很讽刺的是,其展览的商业效果也达成了博览会展览一般的成功。

威尼斯双年展集中展示了无数艺术家的作品,如此集中的展示,并伴随着不易理解的混乱,让观众很快就陷入一种走马观花的状态,或审美疲劳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简单有趣的特效,或著名的艺术家作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而一些优秀但没有特殊效果的晦涩作品就很难让观众融入其中,这些其实并无优劣之分,但被不可避免的浮躁氛围所浸淫。其实每一件作品都综合了艺术家长时间的实验,孜孜不倦的探索,一生的追求,多年思辨的哲学。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彻底的观察并完全的理解,大多数作品都是值得去推敲,慢慢去品味的。我强人所难地希望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拥有足够的耐心,去慢慢寻找与每一件作品的共鸣。能真正欣赏了哪怕仅仅一件作品,都作用于你的灵魂,是一次微小的升华,是一种微妙的幸福。

此外几篇文章为您具体评论数个展馆中的几件作品,这些作品是我个人在整个威尼斯双年展中最感兴趣,也觉得最有意思的作品之中的几件。虽然在文章中,有一些持否定态度的严厉批评,但并不是对于作品整体的否定,一般而言,我的评论文章只针对整个展览中,或一个展馆里,主观判断最为杰出,优秀的作品。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