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黄永玉的文学和美术成就应该如何评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9-04 09:41:58 | 文章来源: 羊城晚报


 

黄永玉的“短板”一是色彩 二是构图

西闪 [作家,书评人]

我最早是把黄永玉当诗人看的。高中读过他的一本小诗集《我的心,只有我的心》,那是1986年。现在想起来,当时整个时代的精神已经有些上气不接下气,故而觉得黄永玉的诗歌很有精气。与同一系列的诗人比如牛汉、绿原相比,他的诗歌以讥诮讽刺见长,颇有时代特色。

有段时间,我又将黄永玉当作了漫画家,笔力略似廖冰兄,才情明显差一截。最初他所从事的,的确是漫画创作,只不过在人才济济的圈子里算不得出众。

当年的画家们无不一专多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木刻这门被鲁迅誉为特别能战斗的艺术形式,大家都是得心应手,黄永玉在这方面亦有所长。范曾与黄永玉私怨极深,在痛批黄的木刻缺乏内涵,“不善黑白对比”之余,也不得不承认黄的作品极尽工细,“善用刀法变化”。这说明黄永玉在运用线条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而线条,于中国画家来讲,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上世纪50年代初,黄永玉为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创作了一组套色木刻插图,充分证明了他的才华所在。

范曾揭黄永玉的“老底”,说他在造型上欠缺甚多,这话谈不上公允。中国画家在造型上普遍平庸,尤其是未经科班训练的画家。我倒是认为,黄永玉的“短板”有二,一是色彩,二是布局,或者说构图。而这两点,都有一定的历史成因。在中国,漫画和木刻向来被当作投向敌人的匕首,因而追求力度,讲究“刺激”,不大注重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手法较为单一。当这种“刺激”失去了现实基础,缺少了批判意识,很快就蜕变成一种政治艳俗。而一旦政治退潮,它们又立刻显露出粗鄙暴戾的一面。不客气地讲,是政治促进了中国的漫画与木刻,也间接成就了黄永玉的艺术。但这同时也是一种限制,后期的黄永玉想摆脱这种限制,无奈并不成功。黄永玉也尝试国画,只有小品较好,大幅则不能藏拙,问题就出在色彩和构图上。

更让人遗憾的是,后期的黄永玉抛弃了他最擅长的线条,最拿手的小幅构图,要搞鸿篇巨制,结果可想而知。拿他最叫座的荷花来说吧,色彩粗野,画面凌乱,几近涂鸦。不少巨幅敷金洒银,似乎华贵之极,其实内蕴空泛,用做火锅店的屏风隔断,或是旅馆落地窗帘均可,挂到厅堂则勉强了。更有不少画作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比如他画的张家界,跟吴冠中一比,高下立判。

万顷风荷成了庸脂俗粉,一众梁山好汉,于笔下竟如跳梁小丑,何以这般用色,奈何如此构图?归根结蒂,还是画家的眼界问题。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