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徐冰:传统语言很不适应今天的沟通方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5-11 11:38:47 | 文章来源: 外滩画报

对话徐冰

“地书”只是向人们提示我意识到的未来可能性

“地书”这个名字相对于“天书”,它是由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来的标识符号写成。徐冰工作室不创造任何的符号,他们的工作就是收集、比较、整理、归类,找出这类标识最能够代表核心信息的部分

B=《外滩画报》

X=徐冰

B:“天书”、“新英文书法”和“地书”之间有什么关系?

X:其实“天书”是别人给的题目。“地书”这个名字是相对于“天书”的,因为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来的标识符号写成的。我们不创造任何符号,我们的工作就是收集、比较、整理、归类,找出这类标识最能够代表核心信息的部分。“天书”和“地书”很不同,但有共同之处。它们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的人都是平等的。“新英文书法”有点介乎两者之间的意思,表达了寻求沟通的理想。“新英文书法”是一种实验,企图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元素和书写体系压在一起。但这种压是生硬的,就像包办婚姻,把两个不合适的捏在一块儿,最终出现了一种表里不一的文字。

结合展览空间,徐冰设计了一家“概念店”,陈列并出售用各种符号做成的日用品。徐冰希望借此让人们意识到日常生活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B:你提到过,联合国曾向全世界发布过几次统一的标识。而作为艺术家,从事有关标识的工作,意义何在?

X:我不太考虑艺术家应该做什么,或者是不是做出了一件好的艺术作品,而是要求自己的工作与艺术系统有一定的距离。好的艺术是有创造力的,创造力是从系统外带来的。我一直要求自己的工作有创造性,而且对人类有益处,是符合人类需要的。我想我可以通过作品,向人类提出一种独特的看事情的角度。至于用什么方式,选择什么手段,其实都是围绕叙述这个事情的需要来选择的。因为我的艺术家身份,别人要把这套东西拿到画廊来展览。可实际上,它是一本书,它可以是个“字库”,是传播领域或标识设计领域的工作。或者说,这是与文字学、文学有关的工作。不管怎么说,它是值得去做的工作。

B:网络时代符号越来越多,你这项工作到何时算告一段落?

X:网络上有很多人使用不同的符号表达感情与意见,说明传统语言很不适应今天的沟通方式。之所以在沪申画廊展示工作室,就是为了显示这个项目是个没完没了的工作,依据的材料一直在发展。我们会继续整理和挖掘这些符号的可能性。我不希望任何的可能性被浪费。浪费是指,由于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这套标识语言的表达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当它被大家普遍使用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做了。我意识到这是未来人类文字和沟通方式的一个趋向,“地书”只是向人们提示我意识到的未来可能性。我很难给你一个停止的时间。很多年以前,我们工作室的贺年卡就是用标识语言写出来的。现在,我发现它可以表达很丰富、细腻的内容,而且很多人有兴趣。

B:这套标识符号有点类似中国的象形文字。可以把“地书”称作“新象形文字”吗?

X:这确实是一套新的象形文字。早在1627年, 法国人JeanDouet在《致国王:为地球上所有人的全球文字建议》中就提出“中文有可能成为国际语言的模式”。在这里,“模式”二字很重要, 它强调有可能成为国际语言的并非中文本身,而是这种以象形为识别根据的模式。

绝大多数语言文字的雏形,都始于同语音生活的小范围人群。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 发展成为一个地区说一种语言。当今的国际化趋势使世界在缩小,成了“地球村”的概念,现有文字面临着过去任何时代都未曾有过的挑战。任何文字的形成都依赖于两个系统:注音或象形。今天的“大村子”似乎正在重复文字形成之初的历史,以象形的模式又一次开始。

据说美国在做核试验时,埋了很多核废料。科学家想给一万年后的人们留个警示信息,本来用英文做说明。后来他们想,一万年后人们还认识这种语言么?最后还是选择标识语言,标识是最可靠的。

我们这套系统中,所有的“字”都有来源和出处。“语法”部分包括人称,也包括形容词、语气词等,同样是收集那些已被普遍认可的“表示法”。它不对位于任何已有的文本知识,而直接对位于真实的生活和事物本身。对它的识读能力不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教育程度,而是取决于生活实践和阅历,取决于介入当代生活的程度。

“概念店”中出售的源自“地书”的T恤

B:用象形文字表达时,可能比较容易叙事,在表达情感或者一些形而上的意境时,是否会面临困难?

X:所有的文字都要经过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目前,“地书”还处于“甲骨文”阶段,也就是最初级的象形阶段。但是,考察一种文字的潜力,不仅是看目前所能表达的程度,而应该注意到在未来的可能因素,以及自身携带的文字基因的质量和繁殖的能力。

就目前这个程度,很难表达形而上的东西。任何成熟的语言,其实都不是从一开始就能表达“形而上”的,而是使用者在长期使用之后才变得细腻。比如说“手机“,这两个字非常简单和符号化,但在人们印象中,这两个字代表更丰富的内容。

我们很难想象“哑语”如何表达内容丰富、“形而上”的东西,但是聋哑人是能够用“哑语”深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因为他们已经熟悉此种语言,并且和手势配合,为它增加了丰富的内容。目前,人们对于“地书”还不习惯,通过不断地使用和互动,也同样能让它变得细腻和丰富起来。

   上一页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