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人类共识符号的提炼与生成 徐冰诠释《地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5-07 15:01:3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讲座现场
 
徐冰诠释《地书》 
   

5月5日晚,当代艺术家徐冰于单向街图书馆向大众展示并诠释了新作《地书》。讲座于晚上七点开始,徐冰首先对其《天书》作品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由此引出对《地书》的阐释。在对《地书》的解释中,徐冰谈到了三个内容,一是《地书》的创作过程;二是《地书》的文本阅读;三是《地书》的内含及意义。

《地书》于8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徐冰称其灵感来源于口香糖标识及机场标识,这些令他联想到人类最早的共同读本。在想法产生后,徐冰与助手开始了漫长而辛苦的标识符号收集工作,将不同国家、地域、人群所使用的标识符号进行分析与比较,从中概括出最基本的共同点、最可认知的符号信息,并依此创作出新的共识符号。创作过程是复杂的,包括多次的改动与重做,其间产生了多个版本,最终形成了《地书》中清晰的符号文字。

介绍创作过程后,徐冰带领大家共同阅读了《地书》文本。这本书实际上记录了一个白领一天的日常生活。书中从封面到目录、正文以及版权页,完全没有一个文字,而全部以标识语言表达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刚开始可能有些不习惯,但会逐渐发现书中的妙趣横生,并能够轻易地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这大概就符合了徐冰创作“人类共同读本”的目标。

另一方面,徐冰对《地书》的内在含义作出了解释。他说道,《地书》与《天书》不同,《地书》并不对文化氛围及教育程度有任何要求,它所要求的阅读能力在于一个人介入当代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任何一个生活在当下社会中的人都能够阅读《地书》。而《地书》在某种程度上又与《天书》相同,即它对所有人平等,无地域差别,无等级差别,它宏扬了“共同文化”的精神,这也是《地书》的意义所在。

活动持续到晚上九点,在讲座结束后,徐冰又与在座的观众作了一些互动,大家纷纷就“共识符号”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并对《地书》作品作了更深层次上的探讨。这次单向街沙龙活动无疑使大众对《地书》作品具有了更加广泛、深刻及全面的认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