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2024武汉双年展:“城市流体”主题下的艺术盛宴

2024武汉双年展:“城市流体”主题下的艺术盛宴

时间: 2024-10-06 16:22:51 | 来源: 艺术中国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武汉美术馆供图 曾熙来摄

2024年10月5日,备受瞩目的“城市流体——2024武汉双年展”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琴台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指导,武汉美术馆倾力主办,汇聚了国内外140余位艺术家的200余件(组)精彩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外景 肖开顺摄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一次重要盛会,2024武汉双年展以“城市流体”为主题,寓意着武汉这座城市与水系的紧密相连,以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展现出的独特文化品格和创新活力。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康担任联合总策展人,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则担任展览总监,共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艺术展览。

2024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武汉美术馆供图 曾熙来摄

展出的作品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雕塑、综合装置、影像及数字媒体等,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本土与全球之间的回归与融合。这些作品不仅关注具体生活和现实语境,还积极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同质化危机,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考。

2024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武汉美术馆供图 何晓刚摄

在展览前言中,范迪安表示:“武汉,这座坐落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璀璨明珠,其城市发展与丰富的水系、湖泊、湿地等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共同塑造了独特的景观画卷和城市文化品格。”他强调,武汉双年展坚持立足城市,面向当代,以国际性的视野汇聚视觉艺术的创新成果,旨在拓展公众的审美体验,体现城市的文化性格,并增强城市文化创新活力。

2024武汉双年展现场(汉口馆)武汉美术馆供图 徐仁杰摄

联合总策展人张子康介绍,此次展览将为为本土文化提供了一个国际对话的平台;同时2024武汉双年展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和跨学科思考的展览内容设计,也将激发观众的不同认知层面。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举办双年展的当下,2024武汉双年展以长江文化、大河文化为展示重点,有意识地与地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策展团队也希望让每一届双年展形成延续性,让双年展与武汉这座城市发展的关联度就会越来越紧密。

2024武汉双年展现场(汉口馆)武汉美术馆供图 徐凝之摄

对许多人来说,城市代表着一个充满新机会的世界。如何制定正确的政策,让城市化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机会?2024武汉双年展是这座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给出的答案。本次展览不仅彰显出中国文化自信和城市建设的交相辉映,亦开启了城市生活美学的新路径与新格局。

2024武汉双年展现场(汉口馆)武汉美术馆供图 徐仁杰摄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文脉绵延的武汉,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辐射作用。在网络化的社会中,武汉意识到城市越来越体现其“流动”的价值,不仅仅是人流、资金流、信息流、贸易流等要素流动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文化、思想、艺术等带动城市空间的解构和重塑等要素的汇集之地。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文化强市建设逐渐成了武汉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艺术双年展成为了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2024武汉双年展现场(汉口馆)武汉美术馆供图 徐仁杰摄

2024武汉双年展的主题“城市流体”与2022年的主题“艺以通衢”相贯通,将武汉的文化肌理与城市性格形成更深度的联结,以“流动”“流变”意会武汉所具有的水文化特征和当代文化属性,也体现武汉双年展在文化关注和学术特色上的连续性与发展性。

2024武汉双年展现场(汉口馆)武汉美术馆供图 徐仁杰摄

展览从“文脉探源”“边界交汇”“微光探寻”“未来编码”“生灵之境”5个维度展开的视觉叙事,展现了艺术家对当代社会变革重要特征的文化关切和艺术表达,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文脉探源”策展人为孙振华、冀少峰、鲁虹。该板块重点进行武汉以及长江流域城市的在地性表达,探索文化的地方性与当代性的关系,展现当代艺术的地方经验;同时探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强调传统的当代转化再生,并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分享艺术经验,互鉴文化交流。

“边界交汇”邀请来自意大利的策展人安德烈亚·德尔·古尔丘(Andrea Del Guercio)与意大利卡斯塔利亚艺术研究协会的李宝泰、廖颖怡、张鹿鸣联合策展。该板块旨在转录“边界的交汇”,既关注其存在又关注其超越,包括超越时间与历史的边界,地球内部的边界,艺术的边界,情绪感知的边界,视觉语法与具象文本的边界等,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艺术家“形象文本”知识,代表不同世代和独立的视觉文化。

“微光探寻”板块策展人为孙冬冬、刘舒畅,该板块将“微光”的物质性、象征性与形象性,同“探寻”所提示的流动的生命个体、与生命的能动性相联系,既包含多元的生命形象,也有艺术家在不同区域的在地性叙事,以及在城市日常经验升华出的超越性体验。并且,本单元试图依据一天的光线变化,组织与构建展览的视觉体验。

“未来编码:感知者的信号”由来自新时代媒体艺术中心的张尕、毕昕、曹佳敏策展。该板块探索一种混合了生物湿件、矿物硬件、数码与环境能量的感知力。数字所固有的流变性与水体的流动性相呼应,昭示了数字和自然的内在关系。展览将探究编码及转码在激活不同实体的知觉、情动与能动力之可能性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关注弥漫在万物中的感知意识,以及人类与非人类实体之间如何构成一种生成流变的系统关系的同时,也尝试在这种技术转向的社会中,重思生命过程、人工与技术存在和精神存在,在一种新的伦理—美学范式中展开一种缠绕共生的想象。

“生灵之境”板块策展人为王乃一,该板块从水系这一遍布全球的复杂生态系统出发,邀请享誉国际亦深耕在地的艺术家、科学家、生态学家与气候学家,通过追溯“水系”的流变与蔓延,希冀唤醒一种生态缠绕之间的多维感官体验。展览旨在为观众营造一个“沉潜时刻”,一个被水包裹的复杂世界,从水系万物看社会景观,递变流转之间探寻“共生本体”的意涵,进而形塑一种新的本体论层面的平等观。

2024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武汉美术馆供图 曾熙来摄

从城市历史、生态环境、日常生活等不同方面切入的感知与体验,也构成了双年展契合社会脉动的整体氛境。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在语言方式上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当代艺术跨越传统学科边界和固有形态的融合创新,使艺术语言以自身的流动性呈现出表达的多样性。从媒介的混合到材料的拓展,从数字技术的运用到人工智能的参与,参展作品强烈地反映了当代艺术观念与表现方式的嬗变。

2024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武汉美术馆供图 何晓刚摄

与上届相比,本届武汉双年展的作品更多以科技与艺术交融的面貌凸显出活力,尤其在个体性与社会性、学术性与文化性的深度关联上体现出中国艺术与全球艺术同步发展的态势。本届双年展所展出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艺术追求的实现,更是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本届武汉双年展也显示出武汉都市圈在中部地区应有的格局与地位,吸引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联动,引导社会力量为城市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做出贡献。

2024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武汉美术馆供图 曾熙来摄

2024武汉双年展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和琴台馆两大场馆同时展出,其中,“文脉探源”“边界交汇”“未来编码”“生灵之境”板块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呈现,“微光探寻”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呈现。范迪安还表示,本届武汉双年展在整体面貌和作品形态上呈现出“流体的活性”。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和汉口馆营造更为开放互动的空间,尤其是充分利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丰富的空间流线,形成“游览”艺术世界的体验,为广大公众提供理解艺术创新、激发想象性思维活力的文化场域。在武汉双年展举办期间,武汉全市各艺术空间都在举办多种类型的艺术展览,体现出蓬勃的城市文化活力。

2024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武汉美术馆供图 何晓刚摄

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本届武汉双年展始终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推动中国本土艺术发展和国际艺术交流的宗旨,力求依据文化现实和时代特征来梳理当代艺术脉络。展览不仅展示了武汉的艺术活力,也强化了城市作为中部文化中心的地位。面对技术进步和生态挑战,进一步揭示了艺术在塑造和反映城市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在两大场馆的沉浸式体验,公众得以深入探索艺术世界,激发创造力,促进艺术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此外,2024武汉双年展的顺利开展,也显示出武汉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水平,即让城市内部环境更加便利、舒适、宜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文化,让城市成长为一个能够容纳更多人口的、软硬件条件都更加健全的活力空间。

2024武汉双年展现场(汉口馆)武汉美术馆供图 徐仁杰摄

总的来说,2024武汉双年展是一次充满创新与活力的艺术盛会,它不仅展示了武汉的艺术魅力,还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武汉双年展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本土艺术发展和国际艺术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武汉双年展至2025年5月31日结束。观众可通过武汉美术馆官方公众号、武汉双年展官方网站、武汉文旅码等渠道预约购票前往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和琴台馆参观。

2024武汉双年展:“城市流体”主题下的艺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