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在艺术院校里必须学什么——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述评(三)

在艺术院校里必须学什么——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述评(三)

时间: 2019-12-17 15:51:09 | 来源: 艺术中国

文/凌敏

在上海西岸举办的首届“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上,有一个专门论坛——全球院长峰会。峰会主题是“艺术学校里必须学的一件事”。主办方从海内外请来了九位校院长和一位艺术中心的负责人来谈艺术教育。对于这么一个直白的议题,似乎不够“学术”,好像很容易回答,其实不然,在出席会议的校院长看来,事情没那有么简单。因为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艺术生态中,艺术院校的角色有点特别,它既跟艺术专业的自身发展有关,也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有关;既跟创作人材的培养有关,也跟公众的审美养成有关;它既是新专业的“孵化器”,也是新文化的培养皿。现在,内外部形势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办学思路和方法不做调整,早晚会有问题。

那么,时下都有哪些变化呢?概括起来至少有四点对当下的办学构成了挑战。一是技术环境的变化。从上世纪末网络与信息技术到现在的人工智能(AI)技术,科技的进步真是太快了。在艺术学校,从学什么到教什么怎么教,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每个环节都开始受到冲击;二是人文环境的变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以及时消费为导向的商业文化正在对原有的文化生态造成持续冲击。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娱乐消费比重不断上升,人们对艺术及艺术品的看法跟以前有很大不同;三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尽管网络与信息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由于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不同,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反而在增大。四是人材结构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人。他们的成长条件与所见所闻与前辈完全不同。因此,人材的培养再也不能沿用老办法了。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强调艺术教育要唤醒人的创造潜能

怎么办?出席会议的校院长们尽管各有见解,但是普遍感到挑战很大。在论坛上首先发言的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名认为,在21世纪头20年,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巨大落差,人的发展更是瞠乎其后。当下我们需要重新回归艺术和教育的本源。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要推进人的自我完善与人的发展。为此学校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思想空间,要重新思考艺术和教育、创造与传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要共同面对技术、信息、资本、权力、网络,重塑艺术创造和艺术教育。他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的三种观点:一是“土壤”说,学院的任务是把这片土地养好,让学生自由生长;二是“锻炼说”。艺术教育如同打铁,让学生锻炼成钢;三是“唤醒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因为艺术中最根本的东西是没办法教的,只能唤起。他认为目前艺术学院中最应该学的就是成为自我的创作者。而如何唤醒每个人身上潜在的创造本能,这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纳伦·贝菲尔德称:让教研活动变得难搞是突破平庸的有效方式

而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纳伦·贝菲尔德(Naren Baefield)看来,如何让教研活动变得难搞,是突破平庸的有效方式。在全球艺术院校(QS)排行榜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已连续五年独占鳌头。从纳伦的介绍看,不走老路,总是从未来需求出发开拓新专业是他们持续获得成功的法宝。他在演讲中介绍了好几个例子。比如这次来上海参展的项目“面向未来一百年的飞行”,是与英国航空公司合作的项目,意在探讨未来一百年有一种合适的飞行方式能确保乘客的舒适与飞行安全。这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前瞻性项目。为了让教研活动变得难搞,该校最近还停掉了最为成功的汽车设计项目,转向探讨超越现有汽车设计的未来交通模式。这又是一个“难搞”的事。在他看来,美术学校最重要的不是展品,而是要学会变得难搞,学会创新、协商、协作和团队精神,这些技能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取得成功。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认为,艺术教育要培养有能力应对全球化和技术革命挑战的人

本着与时俱变的历史使命感,从中国美术学院到中央美术学院的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在演讲中介绍了他们的看法与做法。该校实验艺术学院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实验艺术、科技艺术和社会性艺术。实验艺术从装置到绘画、摄影、录像,做各种“古典”的当代艺术探索。科技艺术也可以称之为做材料的工作坊。而社会性艺术主要做与社会接入与社会改造相关的项目,它关心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邱志杰认为,我们今天教给学生的知识在他们毕业时可能已经过时。因此,今天艺术学校要教授的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心智健全的终身学习能力。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在成立之初应对的是民族独立和国民性改造的历史使命。今天的实验艺术学院、今天的当代艺术家要解决什么问题?他认为,我们的艺术教育首先要培养有能力应对全球化和技术革命挑战的人,让他们在已经腐朽的当代艺术之外输出一种革命力量。

来自印度的Srishti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院长米娜·瓦里介绍了“未来学院”的三大理念

针对人材培养议题,来自印度的演讲嘉宾米娜·瓦里(Meena Vari)介绍了另一种做法。米娜·瓦里是新德里斯里什蒂艺术、设计与技术学院及媒体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她特别提到了该校“未来学院”这个案例。“未来学院”是在2004年由该校学生组织设立的。这是一个国际艺术实验室。最初由60多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组成。他们相聚一堂对与未来有关的艺术与设计理念进行探讨。起初他们尝试解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艺术教育能够适应未来。在探讨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化解问题的答案,逐渐形成了三个重要理念。首先是学习内容要有跨学科属性,要对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其次要和教职人员以外的社会人士、艺术家、设计师合作,将他们新颖的思想及设计框架带入新艺术中。再者要扩展艺术边界,研究社会需求。与一些非主流的产业部门合作,帮他们做大做强,做一些艺术人员可以做的事情。这所学校的经验强调了对现实的介入。

索尔福德大学校长艾伦·沃克给大家介绍了跟工业4.0相关的教学实践

艾伦·沃克(Allan Walker)是英国索尔福德大学校长。在持续增强的国际竞争中,索尔福德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它的地位和重要性在慢慢下降。索尔福德大学原本的定位是为建造业和制造业培养高技术人员。在整个城市都面临挑战的大变局下,索尔福德大学如何应对?艾伦·沃克给大家介绍了他们的思路,尤其是他们学校跟工业4.0相关的教学实践。在他看来,工业互联性在这一百年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索尔福德大学加强了与相关行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对象建立了各种协作关系。学校为学生开设不同课程,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与框架性指导。这次来上海参加博览会,他们参展的项目是i4,也就是国际、跨学科、互动与产业,这便是索尔福德大学应对全球化和快速变动的四大方法。艾伦·沃克认为,在现在这个节点上,需要推动不同学校、不同部门、不同产业,比如文化设计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之间的协作。

格鲁吉亚当代艺术中心的负责人瓦托·塞雷特利谈创造力媒介

在十位演讲嘉宾中,瓦托·塞雷特利(Wato Tsereteli)是来自格鲁吉亚当代艺术中心的负责人,而不是大学校长。格鲁吉亚曾经是前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成为独立国家。在困难时期艺术家们想做点事情。这个当代艺术中心便是脱胎于由他担任艺术总监的双年展。现在他们不仅做双年展,还有九个月的艺术教育项目。请这样的人士来谈艺术教育可以听到完全不同的声音。在他看来,要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现状做出反应,那种传统僵化的教育是做不了的。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家们迫切需要寻找合作伙伴。于是他们就做了一个创造力媒介。这个媒介相当于是艺术家、策展人、制作人之间的结合。他们用关系美学等工具,让那些本来以个人身份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将自己的创意性做法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融合性概念,其中的关键点是灵活性,而最终结果是实现与艺术相关的社会改造与创新。

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娄永琪谈大破大立

谈到创意与社会,来自上海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的娄永琪院长有话要说。他在演讲中首先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大破大立。2009年同济大学对原来的三个学院进行调整,建立了全新的创意设计学院。从那时起,该校的设计教育开始更多关注创业而非纯艺术。他们着力拓展的两个领域一是科学和技术,二是社会创新。在科学技术领域,他们做了不少探索。比如,开办数字创意可视化实验室等等。在社会创新方面,打破学校围墙介入社区,是他们的着力点,现在有40%的设计空间已经与社区整合,不是校园的一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认为,变革时代首先要变革的是大学自身

对艺术院校的教研改革,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认为,我们身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首先要变革的是大学自身。目前一些科系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这是一个大问题。大学要有批判精神,首先要反省我们在做的一些事情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他认为,设计教育不是单纯的专业问题,未来设计必须与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与新材料的发现结合在一起,这是全球性问题。而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关键在于能不能激发学生基于对生活的热爱,去创造美好事物。

全球院长峰会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坐满了过道

在本次论坛上发言的还有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副院长塞娅·霍尔曼(Saija Hollmen),英国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副院长斯图尔特·贝内特(Stuart Bennett)。这十位艺术院校的领军人物尽管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观点各有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放眼未来朝前看,做符合新生代需求的事,而不是相反拘泥于并不可靠的旧经典。在此,了解他们的想法固然重要,但更值得留意的是他们的思考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想?因为它们可能影响艺术与设计的未来走向。(本文作者为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主创,图片提供:Futurelab)

相关链接:在跨界融合中寻找未来之门——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述评(一)

                 揭示艺术与科学的非平凡关系 ——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述评(二)

在艺术院校里必须学什么——Future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述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