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精品杰作出吴门——《明代吴门绘画》解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9-23 11:43:10 | 出版社: 《中国美术》

附记《明代吴门绘画》大8开 印张/39 定价/1680.00元 2013年5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邮购地址/南京市中央路165号6楼营销部 邮编/210009 邮购电话/025-68155677 联系人/段 炼

由于戏曲的广泛流传,民间最熟知的 明代人氏莫过于风流才子唐伯虎了,其诗书 画都非常了得;但一般人并不太了解他所在 的“吴门画派”。吴门画派,是明代中后期 活动于江苏、浙江太湖沿岸地区苏州、松江 一带最大一支中国画流派。吴中地区山明水 秀,物产丰富,经济文化发达,历来是人文 荟萃之地。此画派魁首为沈周和文徵明,他 们所确立的吴门文人画风在当时完全统治了 画坛,所向披靡,精品杰作不断涌现。

吴门画派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明末董 其昌题杜琼《南村别墅图册》的跋语:“沈 恒吉学画于杜东原(杜琼),石田先生(沈 周)之画传于恒吉,东原已接陶南村(陶宗 仪),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董其昌明确 提出了“吴门画派”的名称,将沈周、文徵 明为首的一批吴门画家划归为渊源于杜琼的 画派。同时他认为,沈周、文徵明二人主要 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主体风格属于文人画 派系,指出了“吴门画派”的关键要素,并 为其上溯了师承渊源。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 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 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 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 其正传。吾朝文(徵明)、沈(周),则又 遥接衣钵。”

《溪山秋色图》 沈 周

在吴门画派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沈周 与文徵明无疑是两位最为重要的人物。沈周 标志着吴门画派的正式崛起,而文徵明将沈 周所建立的吴门画派的基础形象发扬光大, 进而流行天下。在绘画上,沈周拜于杜琼门 下,并聆听其师畅谈古今画风,不断摹习古 人作品,从五代、两宋到元代;或浙派,或 水墨写意,或金碧青绿;或文人画家,或院 体画师,皆汲取精养。正因为如此,沈周从 古人绘画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引发了 中晚明绘画主流的转换和变革。当然,沈周 绘画主要渊源于元四大家,早年热衷王蒙, 中年偏好黄公望,晚年醉心吴镇,而对倪 瓒画作的喜好则贯穿始终。沈周对元人的学 习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刻意照搬,而是在模 仿中选取或概括一种表达形式,并深化、丰 富为自己的基本语言,重构出一种新的视觉 经验。沈周在解构古画的过程中找到发展契 机,进而对形式的探求。沈周山水、人物、 花鸟皆擅长,他的山水画淡雅素静,坚实雄 秀,彰显出独特的“粗沈”风貌;他的花鸟 画多以没骨为主,枝叶穿插自如,带有写生 意味。可以说,沈周的出现,使明代画坛告 别了粗犷豪放的浙派趣味和院体风格,从而 走入真正意义上的明代绘画风格史进程。因 此,沈周理所当然地成为界内研究明代画风 的主要对象。

沈周在吴门绘画史上的业绩功不可没, 但最重要的功劳莫过于他提携和培养了接班 人文徵明。文徵明把原本只在吴中地区流行 的文人画风推广至全国,使吴门画派一跃成 为明代中后期画坛的宗主。文徵明承家世之 学,其父文林(1445—1499)与吴宽、李应 祯、沈周等为莫逆之交,于是吴宽授其文法 诗词,李应祯授其书法,沈周授其画法。与 业师沈周相比,文徵明的绘画创作呈现出一 种静谧、疏朗、平和、旷达的气象,给人以 冷静、敏感、含蓄的艺术感受。

沈周通过大量的临摹来收集整理古人画 作,研究、学习其形式美感,而文徵明则以 一个儒者的冷静与严谨整合出一种全新的画 风。文徵明的画风将淡雅清逸的文人画与精 巧谨密的院体画结合,开启了后世文人画精 缜细致的发展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雪桥跨蹇图》 文征明文徵明继沈周之后,推动了吴门画派向纵深 发展。

在南京博物院,至今珍藏着明代吴门画家 数百件书画作品,除明初吴门先贤作品外, 基本涵盖了吴门画坛两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其系统完整、脉络清晰,精品杰作极为丰富。

江苏美术出版社力邀南京博物院,合作 历经5年时间,通过南京博物院馆藏中的精品 整理、鉴别,遴选出沈周、文徵明、唐寅、 仇英、周臣、陈淳、谢时臣、陆治、王 祥、文嘉、文震亨等40位画家的115件作品, 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明代吴门绘画》。这 本画册以专业的文字叙述,比较完整地铺陈 出了明代吴门绘画的兴衰史,为深入研究明 代吴门绘画艺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画册《明代吴门绘画》涵盖横卷、立 轴、册页、扇面,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溪山秋色图》 沈 周《李端端落籍图》局部 唐 寅有,立体地介绍了明代吴门绘画的源流,使 读者对明代吴门绘画的发展与演进形成较为 全面的了解,帮助读者对艺术有更深的体 悟。按照构筑“著录式书画藏品档案”的设 想,《明代吴门绘画》的编排以作者时代为 先后顺序,每件作品除简要的赏析性文字 和必要的补充按语外,主要为绘画作品的介 绍,包括画卷的引首、隔水、诗塘、裱边等 处所有的题跋文字与鉴藏印记,对画家本人 款识、他人跋文、历代鉴藏印记、笺题等均 做识读,为书画研究者提供便利;同时,也 是向社会提供了一部丰富的文化产品,便于 公众欣赏、利用。为使公众更好地了解、认 识这批文物珍藏,《明代吴门绘画》还收录 了专题性的文章,以便读者延伸阅读。这本《明代吴门绘画》展现了大量精美 的绘画作品,同时将藏在历史缝隙处的故事 娓娓道来,其间兼述了知性的观点和思考。画册出版后在学术界、绘画界、读书界 获得广泛赞誉和好评。2013年9月,在中国 编辑学会主办的第22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评 选中,《明代吴门绘画》一举夺魁,荣获金 牛杯金奖。这让我们相信,打造这本大型画 册,直观地向社会公众展现文物资源,以适 应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无疑是一项具有重 要意义的工作!

 (郭渊/江苏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部主任)

下一页一切为了观众:卢浮宫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摭谈上一页乌日切夫,狼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201403期
· 乌日切夫,狼
· 精品杰作出吴门——《明代吴门绘画》解读
· 一切为了观众:卢浮宫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摭谈
· 服饰仿生设计与我国传统艺术创作理论
· 色彩:野兽派的终极美学
· 腕底鬼神 毫端造化————齐白石艺术综论
· 关于学院教育与绘画创作的思考
· 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 法国巴黎大皇宫里的“中国意象”
· 从“功甫帖风波”看收藏鉴定的义与利
· 书画鉴定中各种证据的地位和排序——以《功甫帖》论辩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