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疑云密布的兽首捐赠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1-04 17:13:16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策划/毕武英 文/本刊记者李晶

如果说兽首是否堪当“国宝”之誉仍然有待国人定论,那么对于兔首、鼠首的真伪质疑,则从根本上撼动着这两件文物的重要性。    

2013年6月28日,中国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一场备受瞩目的仪式正在隆重举行。被严格限制入场的新闻媒体、规格严苛的安检以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出席,无不体现出这场仪式的重要性。因为在这里,“皮诺先生捐赠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仪式”正在进行,海外漂泊了153年的圆明园兔首、鼠首铜像终于回家了。

联想2009年时,因为这两件文物现身佳士得巴黎拍卖行所引发的中法两国纷争,那么今天皮诺家族的捐赠之举,对于满怀爱国热情的中国民众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就连中国国家文物局也感叹:“这一捐赠意愿体现了皮诺家族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文物返还其原属国价值理念的认同。”

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和谐、美满——皮诺家族表现得慷慨大方、满怀诚意,中国官方则致以隆重的欢迎和感谢。但是在欢欣鼓舞的声浪中夹杂着的一些质疑,却使得这场看起来皆大欢喜的捐赠,显得没那么简单。

  

青铜兽首——国宝还是水龙头?

  

自2009年开始,由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引发的风波就不曾中断过。从佳士得宣布拍卖这两尊兽首起,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外交部对此轮番表达了强烈抗议。随后,由近百名中国律师组成的律师团远赴法国进行交涉。最终,为了防止兽首落入他人之手,中国收藏家蔡铭超自导自演了一出“拍而不买”的戏码,使得两尊兽首遭遇流拍。

四年多来,只要是关于兽首的消息,总能引起舆论的喧哗。应该说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件文物能像兽首这样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人们给予它“国宝”的赞誉,甚至将它们的去留上升到事关国家尊严的地步,可以想见它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今天,随着兽首落地进入国博,缠绕于此的争议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再次达到高潮。有人欢庆国宝回归;也有人认为兽首是否担得起“国宝”二字还有待商榷。

 兽首充其量就是我们现在建筑物上的装饰,比如说房门口摆放的石狮子,或者是后花园里的一些赏石等,它不属于殿堂之物,根本无法与圆明园、紫禁城等所藏的书画、瓷器、玉器等相提并论。”知名收藏家朱绍良直言,兽首只是由西方人设计制造的实用性雕塑。“圆明园的海晏堂前,当年设计的欧式喷泉景观,用十二生肖兽首人身铜像,按十二时辰顺序来喷水报时。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的机械部分,随后由意大利人郎世宁来绘制艺术性的图案,也就是十二个兽首的模样。那么,从艺术角度来讲,这个铜像只不过是郎世宁设计的图,也不是某个雕塑大师的作品。它只是报时喷水的‘水龙头’。”

与朱绍良的观点相反,北京保利拍卖的执行董事赵旭则认为兽首是国宝中的国宝,并举出了三点理由。“第一,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的,都属国宝,国外博物馆借保利兽首展出须提前一年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可见重视;第二,有人说个水龙头而已?乾隆亲自下旨让郎世宁设计创造。在当时是伟大的国家工程,圆明园的象征,也是乾隆皇帝的面子,国家的形象,欧洲对大清朝圆明园的印象就是当时大水法版画。现在的兽首,它与天安门前的华表,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意义一样,不是国宝是什么呢?第三,中华民族十五亿人几乎都认为兽首是国宝,国家也认为是国宝,此次国宝回归,刘延东副总理亲自与皮诺交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规格之高堪称建国首次,这样的文物,能是一般文物吗?”

但朱绍良针锋相对地指出:“凡尔赛宫外的雕塑,建筑用物,如果被法国列为国宝,就不是法兰西了。因此,今天只有中国人,才会把法国人设计,意大利人绘图,法国制造当成中国国宝。”

“圆明园兽首只是圆明园中的园林装饰雕塑,我想法国人是不会把凡尔赛宫内的园林雕塑中的一个部件称为‘国宝’的。”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与朱绍良有着不约而同的观点,“首先应该明确关于‘国宝’的概念,通常来论,国宝乃国之瑰宝,它不是具有一般意义的文物。如果基于中国文化的立场,从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来看,圆明园兽首只是一般性的历史文物,它在超过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尤其是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它的血缘缺少中国文化的基因,它所反映的是西方写实雕塑的传统,但即便将其放到西方雕塑史上来论,也只能说是一般性的雕塑。”

可是,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却认为陈履生质疑兽首国宝地位的言论很不妥:“兽首是有史以来回归的分量最重、价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圆明园文物。尤其在经过了2009年的拍卖风波之后,兽首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意义和民族感情。”刘阳认为,兽首之所以珍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能确定的从圆明园遗失的文物很少。据我的统计,除了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博物馆外,全世界能确定为圆明园文物的不过一两百件,再加上兽首牵系着中国人的感情,把它称之为“国宝”一点都不为过。”  

 兔首、鼠首真伪存疑

   

如果说兽首是否堪当“国宝”之誉仍然有待国人定论,那么对于兔首、鼠首的真伪质疑,则从根本上撼动着这两件文物的重要性。

如果稍微具备一些文博知识的人,都会注意到之前保利公司收藏的兽首,口是张开的并且内含一个喷水口,而这次皮诺家族捐赠的鼠首、兔首的口几乎是闭合的,更不见喷水口;从铸造的材料来看,保利公司收藏的兽首颜色偏红,鼠首、兔首颜色偏黑,颜色差异很大;从铸造的表皮分析,两批兽首纹路明显不同,这就是范模雕刻的最大差别。”朱绍良在一篇文章中对此次回归的兔首、鼠首和之前保利博物馆收藏的兽首做了详细比对。

“我们现在的国民是容易被煽动,不可以被说服的。用一些挑逗性的语言就可以让我们整个社会骚动起来,所以大家很容易被误导。啊,我们终于追讨成功啦!我们终于实现了文物回归、文物回流!但是这东西它是文物吗?它能当成文物吗?”说到这里,朱绍良有些激动。“我认为现在还不能对兽首的真伪做出评判,但退一步讲,就算兽首是真的,也不能被当成国宝。”

与“国宝之争”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所不同的是,关于兔首、鼠首真伪的质疑只限于“圈子内讨论”。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告诉记者:“有人知道鼠首和兔首的来历,甚至可以具体到什么地方的哪间屋子。它们不是圆明园的东西是肯定的。但是它们现在回来了,总是件好事。”

也有人认为,对于文物的真假之争是很常见的事情。“不管国内外,很多博物馆的馆藏之物都有争议,这是很正常的。不能因为有些人的质疑就否定文物的价值。”

  

醉翁之意不在酒?

  

“皮诺家族感谢佳士得全程参与并协助文物的回归。”皮诺家族向中国“赠还”鼠首和兔首的新闻稿中,最后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实际上,皮诺家族正是佳士得拍卖行的大股东,于是,人们纷纷猜测皮诺家族此次捐赠是不是为了讨好中国政府,以便让旗下的佳士得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

“在2009年的那场风波中,因为佳士得不顾中方反对,执意上拍兔首、鼠首,于是,巴黎佳士得拍卖会结束后的第3天,中国国家文物局就出台专门文件—《关于审核佳士得拍卖行申报进出境的文物相关事宜的通知》,严格限制佳士得拍卖文物进出境。”资深藏家老王(化名)介绍,“可是,与四年前得罪中国的情景完全相反的是,今年佳士得已经拿到了中国内地的独资拍卖执照,成为了首家在大陆独立开展拍卖业务的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巧的是,这与捐赠兽首几乎在同一时间。”

 法国《费加罗报》对此评论称:“本次归还兽首可能是由皮诺家族控股、当年执行拍卖的佳士得拍卖行面对北京做出的某种‘让步’。佳士得一直想开设自己在中国的分行,可它之前在上海只有一个办事处,‘游离’于中国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之外。”

“现在佳士得虽然拿到了拍卖执照,但还没有拿到文物的拍卖许可证,兽首的捐赠应该是为了它进一步打开中国文物市场做的铺垫。”老王进一步分析。

另据消息称,皮诺家族掌控的著名奢侈品集团开云(前名为“巴黎春天集团”)今年也将开始拓展在中国的市场。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占有率最高的国家。因此,皮诺家族进军中国市场的野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猜测属实,那么皮诺家族的战略是成功的。对比2009年风波期间佳士得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以及中国民众对佳士得形成的不佳印象,今天的皮诺家族是中国人民真诚欢迎的朋友。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报道中直言:“当皮诺宣布将把两尊铜像归还中国的时候,他在改善中法关系方面的作用,已经不亚于奥朗德访华。”

  

文物回流:用我的钱买我的东西?

   

近几年圆明园兽首的价格可谓是一路飙升。据了解,兽首的拍卖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猴首、猪首、虎首、牛首、马首五件兽首在美国以十万美元成交,购买者来自台湾。而到了2000年之际,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在佳士得和苏富比的香港春季拍卖会上现身,中国保利集团以774.5万港币拍得牛首、818.5万港币竞得猴首,虎首则以1544.475万港币成交。猪首则在2003年通过私人洽购形式以600余万元人民币成交。2007年9月初,苏富比发布消息称,将以“八国联军·圆明园遗物”专拍之名拍卖马首铜像,但最终由于国内外压力而撤拍。港澳爱国企业家、国宝工程顾问何鸿燊博士随后以私人洽购的形式花费6910万港币购得马首铜像,并宣布将其捐赠国家。

兽首一再被炒到天价,有人开始担心,这岂不是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东西?“他们抢了我们的东西,还坐地起价要我们买回来,这等于受害者出钱从强盗那儿购买赃物。真是岂有此理!”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在10年前,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就强调:“目前国际上有些商人蓄意抬高中国文物拍卖的价格,对于我国抢救流失文物和阻止国内的盗墓之风很不利。”

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也曾表示:“外国人拍卖中国圆明园的流失文物是在利用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在挣钱,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市场行情是中国民族主义激情在支撑的。”

“国家花钱买文物等于承认外国侵占中国文物的合法性,而且贴上政治标签的文物本身脱离了艺术价值,价格虚高。”91岁的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表示。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国际私法研究所副所长霍政欣甚至认为我国机构或个人参与流失文物的拍卖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拍卖价的飙升会助长文物盗掘与走私之风,进一步加重文物的流失。”霍政欣强调,“再比如,中国当事方——尤其是国有机构参与拍卖,会产生中国政府已对非法流失文物现状的合法性予以认可的印象,这非常不利于今后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文物。”

如果说商业回购不是追回流失文物的可取之道,那么为何商业拍卖还越演越烈?对此,陈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了深刻分析:“背后原因很多,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毫不讳言,个中的非理性行为在所难免,负面影响极大,最重要的是哄抬物价之后,如何面对未来出现的被西方列强掠夺的无数中国文物,如果继续动用国家力量,哪怕是民间力量,花大价钱去购买,也无异于是遭受第二次掠夺,而且不动枪不动炮。如果置之不理,那么,又如何面对被哄抬的民族情感?”

  

更多的国之重器等待回归

   

实际上,兽首揭开的只是中国海外流失文物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国宝还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据不完全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有上百万件中国艺术珍品。如果加上流失在海外民间无法计量的中国文物,这将是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现存于法国吉美国家博物馆很多重要皇家珍宝,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第一个进入“皇帝之城”的外国人弗雷捐赠的。那些本来供奉在圆明园寿皇殿里的皇家珍贵文物被放在这里,我们的后人想要看一眼,还得远涉重洋。”朱绍良指出,这些文物的价值不言自明,“单是那些帝后肖像就是非常重要的珍宝。乾隆以前很多为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所绘,设想一下路易十六的御制画像应该如何对待?”

“据说,在1945年的时候,中国二战胜利了,当时英国让我们在两样东西里面选一样——一个是《女史箴图》,一个是三艘战列舰。当时的中国政府没有拿回《女史箴图》,而是挑选了三艘战列舰。结果这三艘战列舰,两艘被炸沉了,一艘退役了;而作为中国美术史开篇之作的《女史箴图》,早已成了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镇馆之宝。”朱绍良认为现在历史似乎在重演:“这个兽首重要,还是躺在吉美博物馆里边那么多皇家御制画卷重要?兽首就是一个装饰物,建筑实用器,就像我们现在用的美标或者科勒的马桶,再过两百年也算文物吗?我们现在把这些建筑实用器拿回来,代表我们一个国家的国宝也好、文物也好,可见我们这民族在文化方面迷失方向了。”

  

国宝回家,还有多远的路?

   

虽然此次兽首回归让民众对于海外归还中国流失文物信心倍增,但事实上,我国文物回流的前景并不乐观。正如霍政欣所言,“皮诺家族的捐赠是理想的文物回归方式。但鉴于文物价格飙升,捐赠只是特例,不太可能成为一种普遍方式。”

据了解,我国目前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途径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商业回购、外交谈判和捐赠。但需要注意的是,捐赠无法成为长效机制,商业回购也容易被爱国主义情怀裹挟,使得文物价格一路飙升,反而助长文物盗掘与走私之风。那么剩下的只有法律途径了。

例如朱绍良所说的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文物,当年赴法国追索圆明园铜兽首中国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认为有良好的追索前景。“因为弗雷将军在1919年向法国吉美国家博物馆捐赠这批中国文物时,在给吉美国家博物馆馆长的信中曾写道:‘如果有专家学者基于国家历史利益,提出将其中一些画作退还给中国政府,我一点也不坚决反对。只要咱们把研究、翻译及拍摄照片的工作完成就行。’所以按照《法国民法典》937条,948条,953条,954条,1168条,1171条,1179条,1183条的有关规定,这是一个“附条件的生前赠与合同”。赠与人是费雷将军和他的遗孀,接受赠与人是法国政府的公共事业部门,属于公益赠与。”刘洋认为,“我们可以和弗雷将军遗孀的继承人进行主动接触,提醒他们,他们的先辈向吉美博物馆捐赠时,作出的是一个‘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接受赠与人以默示的方式接受了所附条件。由于中国的专家和学者的提起返还,条件成就,吉美博物馆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向中国的政府交还赠与物。”

相比于刘洋律师的乐观,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双舟却认为追索海外文物没有那么容易。“首先,谁去要回来?如果乾隆皇帝还活着那就简单了,因为是他的东西被抢了嘛!但现在圆明园文物的所有人是谁呢?它当年是属于皇家的私人财产还是大清帝国的?如果是属于皇家的私人财产,那么得由皇家的后人主张追索,如果是属于大清帝国的,那么可以由我国的政府机关去追回。其次,涉及到跨国的文物追索,法律方面目前还不完善。比如一般跨国追索使用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是在1970年制定的。对于1970年以前的流失文物不具备可追溯性。而且即使是1970年以后的,因为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也很难追回。”刘双舟说,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只要是被抢夺的文物都应该归还,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少人会遵守这个约定。

“说到追索文物靠谱的还是外交手段,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一切服从大局。2009年反对佳士得拍卖兽首的那场风波为何闹得那么大,看看外交部的态度就知道了。因为外交部反对,所以才有国家文物局、民间律师团的抗议。如果这是在中法蜜月期,外交部不反对拍卖,那么这些抗议声基本会被忽略。”老王说,“我国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这次的兽首风波后,民众和国家对于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有了更深层的认知,我们期待着未来有一天更多的国宝可以回家。”

下一页海外捡漏的可能性有多大?上一页赵旭:兽首是国宝中的国宝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七十
· 小印章中的大文章
· 2013“捡漏”正当时
· 如何参与当下的市场
· 伤不起的国内一级市场
· 拿出来 走出去 引进来
· 民国海派女画家群体管窥
· 如何参与当下的市场
· 精神的回归——读熊新伟的画
· 收藏也遭遇“中国大妈”梦
· 碧玺——“彩虹”的逆袭
· 朱绍良:逐渐稳定的拍卖市场——资深藏家谈秋拍之一
· 在英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如何“保真”
· 赵旭:兽首是国宝中的国宝
· 疑云密布的兽首捐赠
· 海外捡漏的可能性有多大?
· 当代水墨:市场拐点期的异军突起
· 藏家投资应避开政策“雷区”
· 被误读的家具收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