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解密鬻画为生的唐伯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06 10:38:15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除此以外,去市场上直接现金交易的卖画,也是其参与市场的主要方式。祝允明《祝氏集略》中称唐寅“四方慕之,无贵贱贫富,日诣门征索”。可见唐寅画作受欢迎的程度。《尧山堂外纪》中称他“晚年寡出,常坐临街小楼,唯乞画者携酒造之,则酣畅竟日。虽任适诞放,而一毫无所苟”。这里所说的临街小楼,是唐寅在阜桥开店的老屋,看来他经常会到闹市卖画。事实上,这时期到市场上卖文鬻画并非唐寅的个人现象,如明代大才子徐渭“尤不事生业,及老贫甚,裔手自给。然人操金请书文书绘者,值其稍裕,即百方不得,遇窘时乃肯为之。所受物人人题识,必偿己乃以给费,不即馁饿,不妄用也”。

既然以鬻画为业,那么唐寅的卖画状况如何呢?卖文鬻画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其收益是不稳定的,这可能意味着唐寅从此将过上一种物质相对匮乏的生活。而当时市场上的画价又很便宜,因此大部分时候唐寅的经济状况始终不尽如人意。某一时期书画收益不稳定,家中又没有一定的积蓄时,唐寅甚至会陷入无米下炊的生活窘境。他的诗句生动描写了这一状况:“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可知唐寅这一时期的收入颇不理想。唐寅卖画的生意很不好,生活十分惨淡,但又苦中作乐,维持一点儿文人的清高。

不过,纵观唐伯虎的后半生,他的物质生活也偶有宽松之时。弘治十八年(1505年),36岁的唐伯虎在苏州城西北建造了桃花庵别业,至正德二年(1507年)始建成。唐寅的后半生基本上在桃花庵别业中度过。好友祝允明、黄云、沈周等人经常来饮酒作诗:“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有时唐寅还会“坐临小楼,写画易酒,醉则岸帻浩歌”。他购地建桃坞的经费,也主要来自于个人卖画。由此可见,唐寅的诗画谋生之路至少给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当他生意好的时候,求画者渐多致使忙不过来,便请老师周臣代笔。因此,后人在辨别唐寅画作的真伪时就说:“及六如以画名世,或懒于酬应,每请东村(周臣)代为之。今伯虎流传之画,每多周笔,在具眼者辨之。”可见唐寅的名声。于是一些贪图私利的人,不惜作伪以牟取暴利。据《图画宝鉴》记载:“唐寅才艺宏博……其笔资秀雅,青于蓝也。吴门伪笔最多,鉴定自能别焉。”

三.卖画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

以卖画为生使唐寅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进而塑造了他独立的人格。这对他后半生的诗画文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其艺术观和创作风格。唐寅总体的绘画风格面貌跟他的师承关系密不可分。史载唐寅初拜师于沈周,如《吴郡丹青志·沈周传》说:“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壁之流咸出龙门,往往致于风云之表。”在京城科考舞弊案发生之后学于周臣门下,其画风渐渐脱去沈周的特征。如他的《骑驴归思图》画法几乎与周臣的一致,画上题诗云:“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对于唐寅的画风,王稚登指出:“唐寅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峨,洒洒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唐寅的技法十分全面,并深得宋元之法。毛大伦在《增绘宝鉴》中写道:“唐寅山水,人物无不臻妙,虽得刘松年、李稀古之效法,其笔资秀雅,青出于蓝也。”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唐寅的人物仕女画。他的人物画多感慨世情之作,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心态。他兼取诸家之法,特别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独树一帜,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画路,行笔秀劲缜密,有着潇洒清逸的气韵。故董其昌说:“唐伯虎虽学李郭,亦深于李伯时,故人物、舟车、楼观无所不工。”这一类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与民间故事,尤其以描写欢场女子为多。唐寅的人物画可大致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类。前者典型的有《王蜀宫妓图》,画中精心描绘了四位盛妆等待君王召唤的宫妓形象,工笔重彩,体现了画家在造型用笔及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作品继承了唐代张萱人物画的特点,衣纹作铁线描,用笔细劲,形象俊俏之致,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后者以《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为例,唐寅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措和颜辉的折芦描法掺和起来,挥洒自如,富有韵律感。画中的诗句:“秋风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托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题发挥,来讽刺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同时也怜人自怜,抒写失意心绪。他的大多仕女画是表现宫妓、妓女等下层女性生活的青楼题材,如《王蜀宫妓图》《淘谷赠词图》等,这与他利场舞弊案后,顾废自弃终日寄情声色不无关系。

那么,这种风格的产生与他卖画为生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时期在繁华的江南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唱妓越来越盛。谢肇制《五杂姐》记载:“今时娟妓满天下,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在苏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此业的就显得尤为兴盛。唐寅作为一个命运曲折而又多情重义的文人,面对那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女性,自有惺惺相惜之意,于是便以这种题材来表现自己的同情。同时,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这种题材源于当时绘画商品化及自己卖画的需要。唐寅生活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此时的商人和地主大都喜交文人和画家,往往把自己装扮成好文知画的风雅人士。面对特殊的消费群体,唐寅在创作人物画作品时,也不能不考虑接受者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要。对那些附庸风雅的商人和地主来讲,有着婀娜身姿、笑靥如花的美人较之男子形象恐怕更能令他们赏心悦目,从心理上更愿意接受与收藏。这是唐寅人物画中大量出现仕女题材的重要原因之一。

1  2  3  4  


下一页艺术家的“官衔”加几分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六十四
· 解密鬻画为生的唐伯虎
· 艺术家的“官衔”加几分
· 中国小提琴收藏:方兴未艾 前景光明
· 宋庄再次逼走艺术家
· 钱维城及其山水画 ——从《雪山潇湘》说起
· 林风眠:世界可曾真识君
· 疯狂的画价,谁是背后推手?
· 2013年春拍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