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读张路《渔父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17 10:40:04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专稿




中国画的人物形象中,古代文人最钟情渔父。渔父形象从中国文人的纵深地带穿过,带着文人特有的追慕,在仕与隐之间展现着他们的内心挣扎。杜牧《赠渔父》诗曰:“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诗眼在“不曾逢着独醒人”,其表层意思是说世道浑浊,到处皆是随波逐流之辈,“独醒”不易逢知己,抒发对特立独行的超越境界向往,对心灵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安慰。

明弘治张路《渔父图》,原藏于日本东京护国寺(见著录《海外珍藏中国名画》肆,P10,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是张路诸多传承有续画作中的一幅精品。该画纵38公分,横19公分,约合0.7平方市尺。款:平山,印白文:天驰印,水墨绢本立轴。画中巨石绝壁突出溪岸,一叶木舟渔父望水波鱼踪,屏气提网欲撒,舟中一童子撑杆划水而行,溪流弯环,顽石杂草丛生,水面平静如练。画的中心部位,山崖野草藤叶垂荫,远景天空耸峙如洗。观全图,幅面虽不大,视野却异常开阔,气势宏伟,情景逼真。现代人有诗云:“峭壁入天庭,波纹静似镜,崖树垂倒映,渔者唤童行。画悬斋拱壁,无拦遮提醒,燃烛暮时分,恐误入随行!”

张路(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主要活动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擅长山水人物,延续了南宋院体的刚健风气,摒弃了规整严谨的限制,而更加奔放豪迈,笔墨具有刀劈斧斫之气质。总结其风格特点是,“纸上饶有铿锵意,笔端颇含斧斫声”,向来被认为是戴进、吴伟之后成就最高的浙派大家。他与蒋嵩、汪肇的名气,在当时可说显赫一时,尤其在北方,达官贵人都求其画作。(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5期)

下一页流落异国的瑰宝:山西洪洞广胜寺《药师经变》壁画上一页岁时嬗递 瑞兽呈祥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五期
· 岁时嬗递 瑞兽呈祥
· 读张路《渔父图》
· 流落异国的瑰宝:山西洪洞广胜寺《药师经变》壁画
· 从羊头罐看羌文化对川滇民族文化的影响
· 徐平羽与傅抱石的书画缘
· 宋、金“达摩渡海故事镜”定名质疑
· 指尖上的铜镜
· 吴燃书画精品赏析
· 举方鼎:馆藏精品
· 民间藏品欢乐多
· 宣鼎《墨海》画稿解读
· 山东博物馆颂簋鉴赏
· 《弘一大师妙迹集》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