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宣鼎《墨海》画稿解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17 09:39:12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专稿


夏文彦《图绘宝鉴》云:“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画稿是画家文化修养及艺术才能的具体体现,是画家个人灵性才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可由此追溯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故多为世人所宝之,近年来所发现的宣鼎《墨海》画稿就是这样的粉本。

   宣鼎(1832-1880年),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香雪道人、金石书画丐等,安徽天长人,是清末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对书画、篆刻、诗词歌赋亦很精通,史书说他“工诗文书画”,是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文学艺术家。

   宣鼎自幼过继于安徽天长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家境富裕。但弱冠之时,继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再加上其一味读书,不理家产,故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身一人栖身于破庙中,靠教书糊口。咸丰五年(1855年),又遇灾年,几乎饿死于破庙中。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宣鼎从此秋门转蓬,四处飘零,先是到上海卖画,后到江苏盐城、桃源(今江苏泗阳)、山东任城(今济宁)等地教书或作幕宾。为了生活,他教书、卖字、售画、从军、作幕府,真可谓穷困潦倒,苦海余生。失意文人的生活,给予他过多的磨难,于是将满腔悲愤寄予笔端,创作了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同治九年(1870年),创作了杂剧《返魂香传奇》,后三年,又创作了长篇小说《秋雨夜灯录》。(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5期)

下一页山东博物馆颂簋鉴赏上一页盛唐瑰宝 华夏神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五期
· 岁时嬗递 瑞兽呈祥
· 读张路《渔父图》
· 流落异国的瑰宝:山西洪洞广胜寺《药师经变》壁画
· 从羊头罐看羌文化对川滇民族文化的影响
· 徐平羽与傅抱石的书画缘
· 宋、金“达摩渡海故事镜”定名质疑
· 指尖上的铜镜
· 吴燃书画精品赏析
· 举方鼎:馆藏精品
· 民间藏品欢乐多
· 宣鼎《墨海》画稿解读
· 山东博物馆颂簋鉴赏
· 《弘一大师妙迹集》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