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醉里挑灯看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04 10:59:12 | 出版社: 《收藏-拍卖》杂志

文/黄辉

黄海涛,中国砚研究会春秋砚社社长。九十年代,开始了对古砚的收藏,至今藏砚千方。

清代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曾憧憬了一个这样的生活场景:“有游士借居万柳堂,夏日湘帘榧几,列古砚七八,古器铜器磁器十许,古书册画卷又十许,笔床水注,洒盏茶瓯,纸扇棕拂之类,皆极精致。壁上所粘,亦皆名士笔迹,焚香宴坐,琴声铿然,人望之若神仙,非高轩驷马不能登其堂也。”黄海涛的私人博物馆,馆内正在进行后期装修,但博物馆的详细的蓝图已经呈现——以砚台为主,围绕文房用具,推广砚文化,打造文人文化博物馆,体验古代文人化的生活方式。

“这是小山子,这是镇纸,这是滴水,这是插屏……古人为了写好字,画好画,准备了很多工具,砚台是其中最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是一方汉代的三足砚,上面有三个人物造型:一人捂嘴,一人捂腿,一人捂耳,形态生动,富有变化,古人也讲究不言不听,不惹是非。三足砚的造型也体现了汉人的浪漫情怀。”

“武则天时期气势恢弘,盛唐时期的端砚也体现了这种气度,角度夸张,器形饱满,肥硕。”

……

黄海涛收藏的砚台近千方,博物馆展出的只是具有代表性的小部分,这些藏品体现了一套完整的砚台发展史。在他的收藏品中,最早的当属史前研磨器,他将其称之为砚台的雏形。而砚台兴起的秦汉时期也是黄海涛非常看重的,他收藏了一些具有个性特点的砚台。比如,一件汉代鹞子捕雀纹红砂石砚。

黄先生还收藏了一些隋唐时期的青釉瓷砚,这是砚台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黄海涛认为,中国砚台发展的第二次高峰就唐代,出现了数量庞大的砚台,社会对砚台的需求量增大。唐代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天下的寒士有机会通过科举考去功名,读书成为当时社会上最热门的现象,文人、达官贵人荟萃,对砚的需求量增大。在当时,开采石料很麻烦,很多砚台就地取材,所有出现陶的、瓷的、泥的砚台,各种格式都有。

1  2  


下一页支招看雅玩上一页徐平羽与傅抱石的书画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拍卖》第1210期
· 华彩翠韵——高级翡翠拍品赏鉴
· 探访瑞士古建筑之旅
· 徐平羽与傅抱石的书画缘
· 醉里挑灯看砚
· 如何给艺术品打分?文化为先
· 2012秋拍上半场“赛果”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