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宣纸上的色线交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2-06 17:11:29 | 出版社: 《当代艺术》杂志

编辑:朱倩

杨佴说:“画画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事情,现在成为了职业,给我带来了更多幸福的东西。”展厅里的他面带笑容,背对着水色的彩墨画,将自己创作心得娓娓道来。在微凉的秋风中,太原古城迎来了“他的史诗—杨佴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首展。新水墨是中国水墨画家在融合了西方绘画方式之后的创新交合之作。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杨佴的新水墨画作以“色彩”和“线条”出位,画风温文尔雅,恬淡秀美,给往来观赏的爱好者一股清新感受。

10月9日的巡展太原首站中完整呈现了杨佴在二十余年游走海内外中对于新水墨画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整个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在展厅的一楼呈现了艺术家的早期作品,甚至是十几岁时的临摹,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墙角转折处悬挂的那副《白菊花》,《白菊花》创作于1992年,是他的转型之作 。在宣纸上线和墨的汇合,营造出一种灰色笼罩的画面,衬映出白菊精干的枝叶,整个画面和谐、动人。二楼则是艺术家多年来的新水墨创作成品,一系列风景,静物和人物作品,色彩恬淡,惟妙惟肖。展览现场杨佴对我们说了自己对新水墨的见解:“中国绘画不能停留在原地,所有画家都不想墨守成规,目前新水墨研究所在中国只有南京艺术研究所一个,大家都来让我鉴定什么是新水墨,其实我个人在创作的最初,并没有想过多这种界定,只是在实践后思考,认为‘新水墨’这个概念,首先还是要思想意识上的‘新’,然后就是绘画技法的‘新’,这也是我本身一直在坚持的观念,绘画原本就是一种技术性非常强的艺术,我们不可能脱离开技术去谈创新,那只能是一种奢望。我们所处的世间静物是恒久不易变的,画作要革新,就要依赖于技法的创新,这样才能带来新的效果和视觉。”艺术批评家李小山,作为此次巡展的总策划,在开幕的当天直指当下中国艺术欣赏标准的失衡,面对商品化的艺术市场,和与官本位相接的展览级别划定,他希望做一些努力来帮助还原艺术和学术的本来面目,匡正国人的艺术欣赏价值观。

下一页谭平 大道至简上一页2012秋季油画拍卖是峰回路赚还是低迷依旧?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汇》十一月刊
· 艺术与生活—佩斯50年大师形影
· 2012年秋拍推荐拍品
· 2012秋季油画拍卖是峰回路赚还是低迷依旧?
· 宣纸上的色线交影
· 一劃
· 70后的艺术投资
· 枭雄争霸 多事之“秋”
· 艺术税收下的拍卖角逐
· 展望 空间维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