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稽古 飘逸之韵—浅议黄公望的山水画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16 11:07:24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专稿

图1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轴 绢本 设色 139.4 cm×57.3cm 1341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元四大家”中,一峰道人黄公望(1269-1354年)是一个飘逸潇洒之人,本姓陆,名坚,因父母早逝被同里黄家收养。黄氏年九十无子,今有嗣子,便说:“黄公望子,久矣!”乃更名为黄公望,字子久。中年时,黄公望得徐琰赏识,在浙西廉访司充当书吏,后前往大都御史台察院充当书吏,经理田粮。1315年9月,黄公望受张闾平章贪污案牵累被诬下狱,几经周折得以出狱。出狱后,黄公望开始隐士的生活,加入了全真教,改号大痴,并开始学习作画,云游四海,寄情于山水,游历于杭州、松江、虞山、富春等地,以艺会友,以教授弟子为生,直至终老。

黄公望博学多才,工书法、诗词,善散曲,通音韵,有着绘画的天分,五十岁才开始学画,善于向古代大师学习,从他们的画本中汲取营养,而又加以变通,化为己有。他师学董源、巨然,吸收了米氏云山横点法,使之更加丰富。他也学过荆、关、李成的北方派画法,曾自跋《赤城仙瀑图》云:“瀑势奔泻,惟水口最难写,是图至喷珠溅沫之处,无意成之,颇与荆、关有合处,叔明见之,定亦下拜”,表明他对自己的画法能与荆关契合而感到高兴。黄公望的部分作品中虽然有些笔法似之,然能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劲为柔和,从而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黄子久由师传统到师造化都下了很大功夫,观看景致十分细致,并注意研究,注重写生。他告诫学者“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他根据观察,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树要四面俱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山头要折搭转换,山脉皆顺,此活法也。众峰相揖逊,万树相从,如大军领卒,森然有不可逊之色,此写真山之形也。”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南方云游,所览江南美景,记于画中。南方的山水既充拓了他的心胸、涵养了他的精神,又质资了他的绘画题材和表现方法。(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2期)

下一页稽古 两汉思想艺术发展之奇葩——博山炉上一页访谈 但开风气不为师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二期
· 交流 运转“福佑路”(文/杜敏)
· 市场 书画鉴藏杂谈四则(文/王永林)
· 访谈 但开风气不为师
· 稽古 飘逸之韵—浅议黄公望的山水画艺术
· 稽古 两汉思想艺术发展之奇葩——博山炉
· 亮鉴 永乐、宣德青花瓷的伊斯兰风情
· 专题 神秘的西夏文字
· 亮鉴 《邛崃叱驭图》的惊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