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浩劫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21 16:44:03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最近,在北京的公交移动传媒上能看见一条某艺术机构醒目的投资宣传广告,所谓“您买画,银行开保函,贬值全额退款”,“全国20位美协主席作品,首付2万元”,“全国100位美协理事作品,首付6千元”。对这条广告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投资艺术还是在投资官衔?这种自诩为创新的艺术投资模式,既亵渎了艺术也扭曲了市场。无论这个私人机构和全国的美术家协会有着怎样的暧昧关系,这种官衔投资都是社会急躁之风拜金之风的怪胎。

就整个社会的艺术素养而言,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对于艺术的认知几乎都停留在“像不像”的阶段,由于艺术教育的欠缺,他们无法理解一件作品,更无法理解一件作品的价值究竟在何处。正如这五六年间,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始知道有“当代艺术”这个词,完全是得益于艺术市场天价频出的媒体报道和艺术旅游区的出现,而他们对于艺术本身的认知并没有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爆有所提升。艺术投资即便有收益,那也是少数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游戏,对于中国的普通百姓而言,无论从物质上讲,还是从经济上讲,艺术都是一种奢侈品。而就艺术作品而言,其价值真正在于收藏,其前提是你能够懂得一件作品真正的价值,而并非将之作为一种简单的投资对象。艺术作品价值的决定者是艺术价值本身,因此它很难等同于普通投资商品,艺术品最好的归宿应该是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收藏,是对艺术本身价值的认知和认可,将其艺术价值较好的保存并使之流传于世,而非看重其投资空间。

今天,艺术投资几乎到了扭曲的地步,尽管艺术拍卖的天价纪录一再刷新,但是艺术的基础生态并没有因此而根本扭转,就像这条广告,忽悠百姓拿钱购买艺术品的噱头不是依靠通过有效的手段提升公众对艺术的审美和基础知识,而是以官衔做投资的招牌,以官阶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实在是对艺术的亵渎,对大众的糊弄。虽然,在国画界,以官位衡量作品价格的不良规则一直存在,但是用之进行如此赤裸裸的宣传还是第一次见。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以上的逻辑,不懂艺术不要紧,你只要懂官位大小就可以进行艺术投资,这种扭曲的市场关系在当下社会几乎成了天经地义。

中国的艺术投资其实是比较可笑的事,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健全艺术市场机制,也没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缺乏艺术基础教育缺乏艺术基本素养的社会,整个社会只盯着钱眼看,无论是一个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还是把学术研究当项目工程,还是讲艺术作品当商品,都是以粗暴简单的经济标准去衡量,一切都可以是投资。整个社会关注艺术市场,痴迷艺术投资,只是陷入了一场经济泡沫膨胀的洗钱游戏,而艺术为什么重要,艺术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生命个体的重要性根本无从谈起。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当下,文化的厚重感被普遍消解,我们的社会也许已经不记得自己曾经是一个体面的文化国度,我更担心的不是投资,是整个文化在今天已经陷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消费主义浩劫。

文/徐家玲

下一页艺术界没有特权福利上一页“三馆一站”免费:放与不放的怪圈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四十八期
· 投资还是投机?艺术品基金的乱世法则
· 艺术品基金,还是艺术基金会?
· 中国当代艺术真的移师香港了吗?
· “三馆一站”免费:放与不放的怪圈
· 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化浩劫
· 艺术界没有特权福利
· 画廊诚信,谁来决定?
· 把握市场调整的机会(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