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拖拉机 130cm×97cm 布面油画 2011
库:您下乡之后也看到了各地很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您也画了好多普通人,在作画过程中会跟他们有交流吗,他们的反馈是否会对您的创作产生影响?
杨:其实画画是需要情感的,它不是一种观念,说我去表现一些穷苦的人,为的是对这部分人表示关注,我觉得不是这样一种方式。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要像农夫一样勤劳、质朴、诚恳。我觉得他这个话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到了农村以后,其实能透过表象体验到人最根本的一些东西,也就是我刚才说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劳动的关系。
下去以后,会有很大的选择性。有些人一看就特别让我激动,特别想画他,然而他们一般都不太配合。要么是坐不下,坐下了又受不了拘束,坐时间长了也不行,所以只能跟他交流,求着他才行。而最后会发现,其实只有当跟他深入交流以后,你才能够画的更好,因为你表达的不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感情需要互动。
其实农民里面有很多很有品位的、很正直的人,也有很勤劳的、很忠厚的人。他们待人非常诚恳,在大自然里面他们毫无做作,与他们交流的多,画面上的表现会更有生气。当然也有时候,外形很好,但与他们交流后,发现他们没有太深的东西,这样反而会画得不集中,那种外形能画,同时一交流也会发现他有很多可感动的、可尊敬的东西在,那种画画起来效果最好。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条件是,他要在他生活的环境里面才协调。我曾经把一些农民请到画室里面来,刚开始画还行,因为他还带着劳动的感觉,过一个月以后,他本身也不劳动了,所以整个的状态也不在了。所以这也是我一定要下乡画画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去很纯粹,也很激动,画画的频率、感动的频率和捕捉画面的状态都比较合适。
库:您画的很多都是普通人,但是看您的作品,这些普通人跟一般我们看到的农民相比的话,他们往往显得非常有尊严,在画面中更加被尊重。这可能也与您个人对农民的情感有关吧?
杨:我个人感觉一件艺术品主要的价值是它的内涵,其次才看它表现的水平。我们说艺术是一个精神审美的产品,它不是一个技巧的产品。我一直以来从事艺术的根本价值是建立在这个基点上。看古今大师,真正好的艺术品的内涵一定是让人的心灵、审美或者是境界、品位得到提升的,那么这种提升来自于什么地方?并不是说你表现的客观物象是能够让人提升的,而是说要通过你的表现让这个东西提升,所以所谓“内涵”的部分,实际上就是说的艺术的品位、精神、品格、境界、审美和含义。
我画一张画的感动,是源自我真的从人身上看到让人提升的这一面,当然,人也有很不好的一面,比如说有庸俗的、卑劣的、猥琐的,还有粗俗的、粗糙的、甚至是坏的,恶的。但我基本上挺反感这样去表达人的,我选择表现的那些人,是让我觉得值得或者至少让我能够看到他们善的一面。也可能我画的这个人所体现出的内涵,模特儿本身是不具备的,但是我当时体验到的。
所以像卡拉瓦乔这样的画家是让我特别感动的,大家都说他最早发现了光,但是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开始画普通生活里的人,所以现实主义画家往往把他排到前面;还有伦布朗,他画的都是一些普通市民,但是你感觉他画的那些人的形象甚至可以和大学者、哲人的形象相比。他画中的老人,不是具体的哪一位老人,而都是承载了伦布朗的那种精神;还有大家都尊重的委拉斯贵支,他主要是给帝王画像,但是他画得最感人的却是一批侏儒的形象。侏儒在宫廷里就是个笑料,供人消遣,但是他画的那批侏儒却甚至比他画的国王还要有尊严,还要让人感动。他后来画的《纺织女》,更只是在宫廷里打工的女孩儿,但画得太美了;还有比如说像米勒,他画的是一些底层的穿木鞋的老太太,在那里拾麦穗,在这幅画上你却能找到像看《三美神》的那种感觉,特别是他的《撒种者》,里面的人物如同米开朗基罗《创世记》中的形象,却同时让人感到亲切,因为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东西,所以让人觉得非常可信,非常感人,但同时他又带有很深的内涵。我的创作也受了他们的影响。
现在我画画的时候,更多的是从这些方面找感动,我认为艺术还是应该表现值得表现的那些部分的,或者是表现出来能够在精神上、审美上或者是境界上能给人一些有益处的提升。即使不是为了别人,自己画也是这样,就像柯罗所说,他是在礼赞生命,礼赞大自然。那就是带着敬仰、尊敬甚至是赞美的那样一种心态去画画。米勒也曾说:“我的艺术是爱的艺术而不是恨的艺术。”米勒是充满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