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宋庄的生态艺术与艺术生态的焦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27 09:13:58 | 出版社: 《美术文献》供稿

二、宋庄的生态艺术的内容和特征

所谓“生态艺术”,应该包涵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三组相关的内容和探讨话语。在此三组逻辑关系中,社会生态受文化生态的意识制约,进而影响并改变自然生态。倘使人类不去改变文化生态观和相关的社会生态观,仅仅依赖科技的外在进步和法制的完善,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有所改变。

我们谈宋庄的生态建构,多数人认为与艺术无关,其实不然。在宋庄的艺术本体的发展中,近几年的艺术形态被外界关注的很少,这也与北京的艺术群落生态变化密不可分。从北京艺术生态的历史发现,宋庄在1994~2003年的发展中靠的是艺术家自发性、边缘生存的感觉,这个阶段的艺术形态以玩世、艳俗、政治波普及自由的艺术形态为主体,是由于圆明园及宋庄艺术群落是这几个艺术形态的源起地,也曾经影响全国的艺术样式,很多传统写实绘画的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也选择了这种风格;也有从圆明园过来的艺术家依然保持了这种样式。这个阶段没有政府团体介入,宋庄那时艺术的草根性更多地被国外、国内各界关注。2004年至2008年,798艺术区崛起,从艺术上和生态上也影响了宋庄艺术的发展。798艺术的展示权和商业话语权吸引了很多精英艺术家流出宋庄。新鲜的798血液和思想吸引了很多艺术家追随。加上地理位置和时尚氛围的优势,798的艺术显得很有朝气;然而,宋庄不少的艺术家更多地表现出沉寂的一面。2009~2012年金融危机对798的冲击及其周边艺术区城市化进程拆迁、画廊倒闭,很多艺术家为了寻求生存的稳定性;再加上宋庄艺术园区在栗宪庭先生的努力争取下,生存环境的好转,使很多精英艺术家回流宋庄。到目前宋庄约有6000位艺术家入住,加上从事艺术的工作人员及家属达到15000人之多,艺术家以小堡村为中心辐射居住在十几个自然村,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时的宋庄必然庞杂,把很多好“鸟”也给遮蔽了。

宋庄目前的艺术处在多元的发展期。从形态上说宋庄的艺术类型和媒介也更加多元化、沉稳化。当然,精英艺术依然潜隐在其中,这些年宋庄的艺术更多地关注生存、生态特征:重视情感、良知、心性、公益、朴素纪实和社群的现象。这些特征都与宋庄相对完整的生态及艺术家对于宋庄的情感分不开,也和其他地区的艺术现象有不同之处:关注作为人本身的永恒价值转换。在宋庄让我记忆深刻的生态艺术现象大致有这么几个方向,这些现象打破当代艺术中点子化、概念空洞的观念表达:

1.栗宪庭老师近年主持和邀请的艺术生态现象田野调查展,这些展览更多是对现实直接有效的介入,关注情感、良知和公益性;

2006年 宋庄美术馆开馆展、“天与地——现实主义的记忆”纪实摄影展

2007年 4月30日至今五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在宋庄举办、“吕楠摄影作品展”、“生活在宋庄——艺术家田野调查作品展”

2009年 “群落!群落!”展

2010年 “垃圾围城——王久良之观察”、“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

2011年 “经书”毛同强个展、“红色考古”包泡个展、“八零后艺术档案”

……

1  2  3  4  


下一页节选上一页沉波访谈:我在宋庄里,也在宋庄之外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美术文献》杂志77期
· 篡图 ——方少华艺术的启示
· 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特别研究艺术家个体的当代艺术文献展
· 陈友桐访谈:微·生·物
· 沉波访谈:我在宋庄里,也在宋庄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