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书画易得 佳纸难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29 13:31:41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张大千 墨荷 纸本水墨
 

洛阳纸贵,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而用其形容近期宣纸的暴涨再合适不过了。虽然其中不乏有炒作因素,但自古以来,就有“书画易得,佳纸难求”之说,从在纸上书写到在纸上拓画、作画,画材底子的变化为绘画追求笔墨表现效果开辟了新的天地。

名家爱纸催生精品

张大千对书画用纸可谓痴迷,他经常在画中题有“试乾隆内库纸”、“偶得宣德纸一番”、“明纸一页”等。在2008年的拍卖会上,张大千在1979年创作的《晓寒冷翠图》横幅上面题识有“……年秋日得乾隆内库纸”,这说明张大千这幅画采用的是乾隆内库纸。从张大千的作品来看,采访乾隆内库纸的作品往往都会有比较不错的成绩,像朵云轩拍卖行在1998年秋拍推出的《松林高士》,成交价为19.8万元,其采用的也是乾隆内库纸。张大千对于乾隆内库纸有过这样的评价:“乾隆内库纸临画,纸墨相发,亦自生动有致,古人最重佳纸,信然。大风堂云文房四宝,楮公当居第一。大千居士题记”。

在成都时,张大千专程到夹江试制“大风纸”,还亲自设计花边和暗印以示不同。他的一些作品虽然没有纪年款,但通过用纸也可以对于创作时间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无疑成为了书画鉴赏界的一段佳话。像2008年拍卖市场上出现的一幅张大千《墨荷》,估价50万至70万元,成交价为179.2万元。其题识为:“一瓣真成盖一鸳,西风卷地仅能掀。花枝大(力)争狮子,丈六如来踏不翻。得波罗纸试写此。风韵殊不减青藤道人,定有嗤予狂奴故态复作者。爰。”此次大千试用台湾造纸业者的新发明,用菠萝(凤梨)叶的纤维制成所谓的“波罗纸”。张大千认为“泼墨留笔不减乾隆内库御用也”。因为此纸甚为托墨,将墨色的浓淡表现得韵味十足,于是使用了徐渭的水墨大写意法。全画墨色淋漓、用笔恣肆,可见其一气呵成的畅意。荷叶不勾脉、荷茎不加点,乃大千认为画上的笔情墨趣已然具足,不必再加妆点或遮丑。

不仅是画家爱名纸,藏家也往往用佳纸来请名家作画。启功藏有一卷宋代藏经白麻纸,流传千载,质地坚韧无损。上世纪70年代,他将此纸赠送积翠园主人陈英,后来,陈英出此纸复请海内名手染翰挥毫,遂成墨林奇葩。此卷以吴作人起手,黄胄继写新疆舞步与饲鸡两段,笔墨洒脱,人物深情跃然纸上,精妙绝伦堪称生平力作。后王雪涛、李苦禅等名手皆以平素擅长之题材应命,启功细写朱竹坡石收关。通卷满目琳琅,各尽其妙,令人目不暇接。李可染书“墨林集锦”四字引首,始称完璧。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这幅手卷估价120万至20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232万元。

1  2  


下一页中国应培育艺术基金会存活的土壤上一页解读享受型收藏——访钱币收藏家储侠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二十八期
· 走出乱象,完善艺术品产权交易机制——访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
· 战国两汉漆器 下
· 寿山石面面观
· 天价珐琅彩瓷的秘密
· 解读享受型收藏——访钱币收藏家储侠
· 书画易得 佳纸难求
· 中国应培育艺术基金会存活的土壤
· 生肖邮票扛大旗 邮市炎夏涌热浪
· 《华祝三多图》引领“海派”绘画的上升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