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欧洲中国艺术品见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30 15:35:58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一套清代的镀银茶具,估价3万至5万欧元,最终以20万欧元成交
 

在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之时,笔者于3月国内春拍还未开始之际,抽空走访了英、法、德等几个国家,实地亲历、寻访中国艺术品在欧洲的市场现状,并顺便考察了中国艺术品在欧洲各大博物馆的主要分布情况,感触良多,现将所见所闻撰述如下。

市场篇

在过去的3年,借助30年经济高速发展之迅猛势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相继超越法国、英国和美国,于2010年占全球艺术市场份额的33%,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拍卖市场。据统计,中国富人数量已居全球第二,在富人的追捧之下,艺术品成交价扶摇直上,冲进了“亿元时代”。

在民族自信心增强、经济实力雄厚和艺术品市场强劲上升势头的驱动下,国人已不满足仅仅停留在国内的有限空间,纷纷踏出国门放眼世界。欧洲成为国人寻访流散中国艺术品之重点地区。国人在欧洲寻访中国艺术品,大致遵循3条途径:拍卖行、古董商、收藏家。

拍卖行记

欧洲的拍卖行领衔之主当推苏富比和佳士得,他们具有良好的信誉、广泛的客户群体,有众多中国艺术品出现在他们的拍卖会上。正因如此,他们的拍卖会也自然而然成了国人寻觅中国艺术品的主战场。忆往昔,在这两家大拍卖行的竞拍者以欧美国家和港台地区的中国艺术品商人为主;现如今,中国大陆买家在这两家拍卖会上已形成生力军,与港台商人齐驱并驾,以一掷千金的大手笔,收购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家具……

以往笔者在欧洲参加拍卖会时,中国人比例仅有10%左右,如今,拍卖场上黄皮肤的中国人,人头攒动,频频举牌。过去1万元底价起拍的东西,以5倍(即5万元)的心理价位大多还能买到,而今,动辄以10倍乃至数十倍于底价的价格成交,令人瞠目结舌!

大拍卖行如此,小拍卖行亦然。去年11月,在伦敦博罗(Borough)地区的一家小拍卖行班布里奇(Bainbridge)的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在经过30分钟的激烈竞价之后,以5160万英镑(约合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无独有偶,3月27日,在法国西南部小城图卢兹一家不起眼的小拍卖行Labarbe的拍卖会上,一件1739年清乾隆时期宫廷画家绘制的“大阅图”第四卷《行阵》卷,最终以1780万欧元落槌,加佣金约221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04亿元。买家是移居香港的山西商人赵心。拍卖会上频繁而惊人的天价纪录,让整个欧洲对中国人的购买实力不得不刮目相看。

1  2  


下一页高成交下显隐忧——对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冷思考上一页稳步构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体系——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陈所长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二十一期
· 千年瓷窑的守望者——陶艺大师陈文增
·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
· 稳步构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体系——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陈所长
· 欧洲中国艺术品见闻
· 高成交下显隐忧——对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冷思考
· 海南离奢华海岛还有多远
· 中国当代艺术能否延续“尤伦斯行情”
· 马惠东:专注学术的“生意人”
· 一位美国专家的油画艺术投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