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一位美国专家的油画艺术投资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30 15:18:07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乔治修拉 塞纳河
 

  投资之前必须了解艺术史

艺术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艺术家主要为宫廷和上层阶级创作,创作题材主要是反映皇室生活和宗教内容。欧洲艺术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改革性发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大师们把几何学融入到艺术领域里,深入研究相关的学术理论。在中国清朝早期,意大利油画家郎世宁率先把这些技法引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中国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以及之后的辛亥革命时期,鼓励艺术家出国深造,把西方油画技法引入中国。

在中国艺术经历上述两个重要发展时,西方艺术也发生着巨变,重要的标志是印象派的诞生。印象派的名称来源于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作品《日出·印象》,画家认为风景画通常都是一种印象,而 《日出·印象》更是捕捉了瞬间的那一刻。对于印象派来讲,一个全新的绘画题材逐渐崭露头角。例如,在1868年,莫奈画了一幅名为《午餐》的作品,描绘的是在家里享用午餐的简单情景。这幅描绘普通生活情景的作品被认为主题过于生活化,以至于他的画商都不购买这幅作品。然而,这样的主题最终成为未来艺术的主流:展现真实的人们,真实的生活情景,流露真实的情感。

自从印象派诞生以来,艺术自由化迎来了许多新思潮。从某种程度上讲,表现主义受印象派的推动,在表现手法上更自由化,更注重感官上的抒发。例如,爱华德·蒙克的作品《呐喊》。我们都喜欢用不同的色彩来代表特定的事物,比如黑色代表邪恶,橙色带来温暖,蓝色表示忧郁。而表现主义则运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艺术家主观的感受,运用违背自然的色彩去描绘不同的物象,使作品更精彩。

今天我们所谓的抽象艺术,其创始人为马蒂斯,他延续艺术创作的自由性,对自然物象做主观性描绘,削弱描绘自然物像,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以他的《科利乌瑞的屋顶》为例,作品的颜色活泼愉悦,表现手法简单。其它抽象画派还包括立体主义、解构主义,它们主要是将物象打散分离,再以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如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

怎样审视艺术品

艺术和其它事物一样,是一门与关系有关的学说。关系产生模式,这些模式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在一幅作品中,颜色、点和线如何相互联系,组成一个图像,而这个图像就是艺术作品最重要的部分:和谐与碰撞都可以产生有趣而惊人的艺术。比如,现代报纸和电视上的图片显像。近看一份报纸,会发现那些图片都是由不同的点组成,有些分布得较密集,有些则相对疏散。20世纪60年代,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伊·里奇登斯登(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十分有趣,以许多小点成画。在电子照相机、打印机、电视机盛行的现代化科技年代,像素这个概念比较普及,它由非常多的小点组成。以点成画的绘画技法在像素出现之前就有。印象派有一个分支就称为点彩派,如乔治·修拉的《塞纳河》。达利则利用传统艺术技法的优点,结合20世纪的生活,巧妙地运用像素理念进行创作,有一幅描绘他的太太加拉的作品,从远处看很像是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侧面照,近看则是加拉的背影。

从根本上讲,绘画其实就是在一张画布上,以各种尺寸、不同颜色、不同方向的笔触描绘出代表性的物体,这种物体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通过一种内在的模式表现出来。一件艺术品里包含的关系和模式是最重要的。我之所以可以从不同类别的作品中看到相似的模式,或许因为我的归纳型逻辑,而非演绎型逻辑。所以,我喜欢发现有创意的事物:这种新奇和独特的事物,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关系和模式的理解,并通过一种新颖和创造性的方式表现出来。

很多被人们称之为“天才”级别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比较当代的抽象派画家,他们的作品我并非都喜欢。然而,我却喜欢很多不太写实的类别,比如印象派、表现主义,还有一些现当代抽象派作品。我期望一个画家具有优秀的基本功,想知道他的抽象创作来源于扎实的基础,是在对线条、色彩等各种关系有深入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抽象创作,而不是随便往布面上抹颜料,幸运“创作”出的“佳作”。

我几年前来到中国,开始涉及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我发现,中国有很多尺寸非常大的作品,也有很多拘泥做作的“小女孩题材” 的作品都比较受欢迎,这是中国藏家的喜好。同时,还有一点困扰我的是,有不少缺乏经验的新兴收藏家或画商,他们怀着“艺术可以赚钱”的心态进入市场,把艺术品和证券、房地产市场完全画等号,忽略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者,我认为真正可以获得高回报的投资并不是媒体力捧的对象,因为那已经为时过晚。

1  2  


下一页体味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页马惠东:专注学术的“生意人”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二十一期
· 千年瓷窑的守望者——陶艺大师陈文增
·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
· 稳步构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体系——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陈所长
· 欧洲中国艺术品见闻
· 高成交下显隐忧——对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冷思考
· 海南离奢华海岛还有多远
· 中国当代艺术能否延续“尤伦斯行情”
· 马惠东:专注学术的“生意人”
· 一位美国专家的油画艺术投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