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高成交下显隐忧——对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冷思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30 15:32:40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市场“拐点”初步显现

一叶知秋,此次香港苏富比春拍的成交,只是近期艺术品市场走势的一个缩影。从近期海外市场的成交情况来看,玉器拍卖的走势明显强于瓷器。前不久,在法国图卢兹的拍卖会上,一方乾隆玉玺被中国买家以1240万欧元的高价拍走,刷新了印章类拍品价格的世界纪录。而在另外一场已故法国大工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韦耶的珍藏品拍卖会上,一件乾隆乙己年碧玉龙尾觥被一名中国买家以200万欧元的价格拍走。而在此次苏富比春拍中,有一件龙纹玉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件拍品是来自L. de Luca的收藏,精雕细琢,以古代礼器玉璧作为底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以及剑桥费兹威廉博物馆均可看到同类玉璧,成交价达1130万港元。

玉器的强劲走势折射出的却是其他门类的低潮。除了之前的重量级瓷器的成交大大出乎预料之外,“仇炎之、仇大雄父子珍藏犀角雕刻”专场也没有拍出预料之中的佳绩。虽然26件拍品中有25件成交,总额高达1.25 亿港元。但相比去年香港佳士得举办的“松竹堂珍藏——重要犀牛角雕刻II”专场,2.37亿港元的总成交额,100%的成交率,加上两件犀角雕刻均以3986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犀角雕刻世界拍卖纪录,就略微逊色了。

应该说,从艺术品本身的质量来看,苏富比拍卖行所呈现的拍品绝对是近年来所少见的。所以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是一系列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所导致的。特别是在欧美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系列天价以及随后引发的争议,使得许多藏家对于艺术品投资更为谨慎。同时,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国家对于房地产调控,以及连续加息之后产生的叠加效应也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逐步发酵,这些都使我们有理由质问,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拐点”是否正在逐步显现?

冷静思考“亿元时代”

如果没有以私人洽购形式买走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圆胆瓶,此次苏富比拍卖会上,就没有一件艺术品超过亿元了,这对于那些憧憬“10亿元时代”的市场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但仔细想想,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现在许多中国和亚太新兴藏家怀揣重金,专挑每场拍卖中的明星拍品出击,希望借助其明星效应和各种运作,带来创纪录高价的可能,并在下一次拍卖中迅速出手套现。相比研究拍品中的艺术含量,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其工艺性。因为,要想让那些接“下一棒”的人尽快了解拍品,从工艺上入手似乎是最好的方式。但工艺品毕竟是人做的,穷尽一切手段也很快会到极限。一旦市场看到没有更好的拍品时,可能就会发生倒退,即使是最好的拍品也不一定有人问津,因为它已经不再创造价值了。

1  2  


下一页海南离奢华海岛还有多远上一页欧洲中国艺术品见闻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二十一期
· 千年瓷窑的守望者——陶艺大师陈文增
·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
· 稳步构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体系——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陈所长
· 欧洲中国艺术品见闻
· 高成交下显隐忧——对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冷思考
· 海南离奢华海岛还有多远
· 中国当代艺术能否延续“尤伦斯行情”
· 马惠东:专注学术的“生意人”
· 一位美国专家的油画艺术投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