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民国大美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4-08 14:34:33 | 出版社: 世纪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1945年3月,吴作人、庞熏琹、雷圭元、秦威、丁聪、沈福文等在成都“现代美术展览”门前合影
 

艺术与政治的紧密互动

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爆发,日本轰炸闸北,19路军奋勇抵抗。为配合19路军的宣传,蔡廷锴的一位陆姓副官找到了蒋兆和,请他为蔡廷锴画像。28岁的蒋兆和血气方刚,以有机会为抗日将领画像而感到格外荣光。跟着陆副官,蒋兆和第一次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目睹了日本轰炸后尸骸遍地、满目疮痍的惨状。蔡廷锴的前线司令部只有一间小屋,一个摆放军用电话机的课桌。蒋兆和用了三个上午的时间,完成了蔡廷锴的画像。紧接着,又为19路军的另一位著名将领蒋光鼐画了像。这两幅画像由良友出版社大量印刷,在社会上广为散发,这是艺术和政治之间一次良好的互动。20世纪40年代,蒋兆和画出巨幅《流民图》,成为中国当时最具现实主义的精神的代表作品。作为徐悲鸿早年的朋友和后来的同事,蒋兆和与徐悲鸿在绘画上有着共同的主张。在蒋兆和看来,凡事总不能墨守陈规,总得适时而动,所以采取中国纸笔墨而施以西画之技巧,求其二者精华,取长补短,才能使绘画具有生命和灵魂。

就在蔡廷锴、蒋光鼐的画像在淞沪战场上鼓舞着抗日之战时,同在上海的鲁迅正在倡导着另一场运动——新兴木刻运动。自1929年,也就是“全国美展”之后,鲁迅编辑出版了多本外国木刻作品集。1931年,鲁迅举办的木刻讲习会,邀请日本友人内山嘉吉讲授木刻技法,并亲自担任翻译。参加讲习会的学员有陈广、陈铁耕、江丰、黄山定、李岫石、顾鸿干、郑启凡、钟步青、乐以钧、苗勃然、倪焕之、胡仲明、郑川谷等。鲁迅提倡版画,意在针对当时中国艺术家介绍欧洲19世纪末之艺术,鲁迅将这些艺术视之为畸形怪相、胡乱作为的怪画。对于鲁迅来说,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鲁迅所要择取一条怎样的路?他在《新俄画选》小引中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对艺术这种实用和宣传功能重视,使得鲁迅对苏联版画和德国女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推崇有加。在鲁迅看来,苏联版画是“踏着坚实的广大的黑土进向建设的路的大队友军的足音”;而珂勒惠支是现代美术史上最早以自己的作品反映无产阶级生活和斗争的版画家。但鲁迅的革命艺术思想,并不是一味强调内容。他特别重视表现形式要切合内容的需要,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出生于1915的刘岘,193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3年与黄新波发起组织未名木刻社,曾得到鲁迅的指导和帮助,当时出版了《怒吼吧!中国》等木刻集。1939年,刘岘将自己的几十幅版画拓印成册,送给中共的中央领导人。后来,毛泽东给他题词“希望继续努力,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

何为中国的新艺术?正当1940年代全国的艺术家们还在为如何改革中国画而争论不休时,远在大西北的共产党人却对中国的新艺术提出了明确的主张。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中国绘画的发展定了基调。在“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两条基本准则下,那些在艺术创作上没有明确意识和方向的艺术家,在政治上归附于共产党。“新木刻运动”从诞生那天起,便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其基础便是“新木刻运动”。当时的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思想宣传战线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就鲁迅的愿望来说,“新木刻运动”并没有走出别开生面的一条路。鲁迅逝世后,“新木刻运动”率先彻底蜕变成了一系列为党的方针政策歌功颂德的宣传工具。

与“新木刻运动”相应的是“岭南画派”——另一个当时影响非常大的现代绘画艺术的革新派,其由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与陈树人共同创立的。二高一陈都曾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深受时代进步的影响。他们认为艺术关系到国魂,把艺术作为唤醒民众、育民强国的重要手段,立志革除画坛上陈陈相因,了无生气的积弊,大胆吸收外来营养,融合日本及西方的绘画技法,为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国画得到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新国画运动”。高剑父等人于1920年在广东发起第一次美术展览会,他们的许多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明确宣传自己革新传统中国画的主张,并与保守派展开了争论,从而获得了岭南三杰的称誉。

由于“岭南画派”创始人的特殊经历和思想倾向,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所以“岭南画派”能在题材内容上大胆革新,将革命场景、战争山水纳入表现对象之中,技法上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开时代风气之先。“岭南三杰”,师出同源,信奉同一艺术原则,但各有创新,风格不一样。第二代的杰出画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也风格各异。他们的后辈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画家也各有自己的面目。但是,“岭南画派”革新是现实变革基础上的画风之变,脱离开具体历史环境之后,某种程度上说,“岭南画派”丧失了它的创新基点。

1947年10月初,北平艺专国画系的寿石工等三教授罢课。北平美术协会支持罢课,散发“反对徐悲鸿摧残国画”的传单。10月15日徐悲鸿召开记者招待会,阐明他的美术教育主张。他强调中国绘画进步乃二十年以来之事,故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自然而已。但如何师法自然,叶浅予、宗其香、蒋兆和等诸人的作品便是代表,中国艺术应该就是如此。

1  2  3  4  5  


下一页西方经典收藏 不再是观望 Time for impressionism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银行2011年3-4月刊
· 民国大美术
· 西方经典收藏 不再是观望 Time for impressionism
· From Dr. Géza von Habsburg
· 汪建伟:综合知识与现场经验
· 伸向天堂的手臂 施耐德的《天梯》展
· 异化的身体和被异化的行为  “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