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艺术•城市•生活——上海世博艺术一日之旅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6 13:43:48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上海,盛夏,世博园。走进去才知道这哪里是个园,分明是一座小小的城市,人如蚁:排队、乘车、行船、参观、饮食、买卖、演出、休憩……几天内纵览世界,在极具创意的建筑间,有些虚幻。艺术无处不在,自大名鼎鼎的1855年巴黎世博会后,艺术便与工业、科技一同成为历届世博会的焦点,此次上海世博会将带我们进入怎样的艺术之旅,笔者行色匆匆间感受另一种新鲜。

在全园里最显眼的长达1045米的“世博轴”上,展示着来自全球20位知名艺术家的雕塑及装置作品:张洹巨大的银色大熊猫“和和”、“谐谐”,尽管作品政治先锋般的气息极具争议,但仍成为熙来攘往的人群最为喜爱的拍照景点;展望的作品《园林乌托邦》依然秉承了其不锈钢文人石的一贯形式表达,并无太多惊喜;同是中国园林的主题,隋建国《梦石》鲜红色网格钢喷漆雕塑倒颇具未来感。由巴黎艺术家泽维尔•威尔汗(Xavier Veilhan)创作的作品《振动》是一件形状扭曲、满身锈色的马车,与英国艺术家威姆•德沃伊(Wim Delvoye)的《平板拖车》(Flatbed Trailer)一同象征工业革命的过去和未来。雕塑装置作品构成了此次“世界的艺术(Art for the World)”当代艺术策展项目,尽管评论家们盛赞这次由法国知名策展人Ami Barak特别策划的以“城市现状”为主题的公共艺术项目,形容这像极了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法国年度雕塑展,可在笔者看来,在当下主流国际策展人语境下呈现的展览固然水准到位,却多了几分拘谨,少了一些惊喜。

相比之下,缤纷的国家馆里,艺术摆脱了完全纯粹的展览形式:新技术、新观念、新材料,新媒介将艺术渗透到人的五感之中。传统艺术的辉煌与历史,骄傲的呈现;同一个空间内,当代艺术展现着人性与创造。

英国馆本身就是最大最耀眼的当代艺术装置,60万根触须随风微微摆动,所有触须都通向一个种子库,存放着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野生植物种子。这件偌大的作品直指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现代建筑间的关系,反思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充满创想,令人欣喜的同时肃然起敬。

法国馆里,梵高、塞尚、罗丹、米勒等7位国宝艺术家的作品傲然展示着传统经典的骄傲,同时,不锈钢管味觉装置群仿佛置人于蓬皮杜艺术中心。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艺术渗入身体,感性而打动人心。

埃及馆一改往日古老的金色神秘外貌,呈现出女建筑师哈迪德式的典型现代感,仅黑色与白色,流淌蜿蜒的白色装置,象征母亲河——尼罗河,如白色绸缎在黑色的馆内以半开放的弧型线条建构空间。呈现出空灵未来的气息,与熠熠生辉的黄金法老面具共同诉说着人类辉煌文明的演变,充满惊喜。

此时艺术不再仅仅是纯粹的展览,不是悬挂在墙上的名作,迷人的雕塑,而是开启人性心智,重新感受世界,开创未来生活方式的理想国的媒介。此时,艺术也许与市场无关,但与生活相关,与城市相关,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

下一页掘“金”清代外销瓷上一页谢稚柳作品市场投资分析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五期
· 第二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将于今年11月召开——专访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祝君波
· 群雄逐鹿--中小拍卖公司如何脱颖而出
· 谁来承担拍卖品瑕疵的担保责任
· 独具特色的法国拍卖
· 两场“白手套”专场引发犀角井喷行情
· 杜平:散尽千金换古玉
· 飞扬的篆书——读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白石老人篆书
· 收藏潜力股:新媒体艺术
· 谢稚柳作品市场投资分析
· 艺术•城市•生活——上海世博艺术一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