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视觉人生:余秋雨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01 13:50:35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午的餐厅,生意清淡,没有叶子的树丛在寒风中颤抖。那天很冷,我远远看见他一个人站在餐厅门口,衣服穿得很厚,在迎我。我一路遇到塞车,他在那里站了很久。他刚刚坐了很长时间的飞机,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因此显得颇为疲惫。

这个餐厅是泰国式的,里边生有火炉。我脱下外衣,露出他送我的这套制服。他眼睛一亮,说:“还穿着这套!那么艰难的路,总算给你走完了。”

然后,坐下,点菜。他想安慰我几句,但不知说什么话。因为他知道,他想说的,全在我心里。我和他相识,已经三十多年,正是诽谤者所指的年代。那个时候我刚刚浑身困乏地从军垦农场回上海不久,为学生复课编一些教材。后来看风声不对,便躲到家乡山区去了,而我的家乡,也正是他的家乡。

我随意地吃了几口菜,讲起在那些恐怖地区历险的事情。

“那些人真恶劣!”他突然冒了一句。

“实在是恶劣透顶!”他又加了一句。

我突然明白,他不是指我刚刚在说的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而是指诽谤者。

但是,除了这两句,他再也不想用其他语言评述他们。

后来,我又去远行了。

回来总会见到他。但我外出的时间太多了,回上海的机会已经很少。回上海需要寻找的理由,除了看望家人,就是看望很少几个朋友。在文化界,主要是他。

05

最近几次见面,都可以听到他在温文尔雅的叙述中吐露出越来越多的郁闷。

我理解他。

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既遭到过“*”灾难的摧残,又经历过冰河解冻的喜悦,具有一种后代难于理解的社会责任感。他自从在绘画界取得了很高的国际地位之后,正遇到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便兴冲冲地回来,希望快速富裕的大地不要在美学上付出太大的负面代价。美学上的负面代价是难于弥补的,这在国际上有大量教训。这件事,似小实大,因为美不美的问题,关系到民族的尊严,也关系到后代的启蒙。因此他把自己的职责范围扩大为“视觉艺术”,一次次对我说,只想让当代中国人尽快地生活在一个像样的视觉世界中,然后以此为学校,一代代地好下去。而现在,眼花缭乱的建筑、街道、标语、广告、服装,已经为后代设立了一所庞大的反面学校。这很让他着急,他甚至一再怂恿我:“利用我们两人的社会影响力,到处为美来游说……”

但是,他要做的事,都必须广泛地与各种人打交道,这与他原来在画布前的个人劳作完全不一样了。在视觉艺术的总名之下,他想办学校、办杂志、设计服装、拍电影……每件事都要有团队,而每件事的危难之处又必须由他自己出面。

他能不出面吗?不可能。如果他进入国家体制,当然就不必事必躬亲了,但这种进入对文化转型而言显然是一种倒退。如果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些事情即使不进入国家体制也有成熟的社会机制帮助完成,而我们现在基本上还不存在这种社会机制。两头都得不到援助,他只能靠自己四处奔忙。

因此,他不得不成了一个忙碌不堪的策划、指挥、公关、联络、出纳。这对一个职业画家来说是很难适应的,何况他历来的人生态度是那么温和。相比之下,如果由我来处理这些事情,在实际操作能力上会比他强一些,态度也会比他硬得多。但我却一直坚持个人写作,不必与人打交道,即使遭人诽谤,只要我完全不理,也累不着我。真正累得着的,倒是天天早起晚睡的他。

他的郁闷由此而生。

不仅仅是受累,而且还受气,受很大的气。

见诸报端的某些纠纷,还不是他生气的原因。让他最生气的事,是没有报道的。

我记得去年至少有三次,他都克制不住自己的愤怒,一再对我说:“我真要气得吐血!”他是说自己与一个大机关的冲撞,他失败了。

最后一次听他说这句话,离他的死亡已经不远。是杨澜请客,杨澜说,有一种太雕酒,要请我们两个喝。他喝得不多,但一喝又说了:“我真要气得吐血!”

杨澜劝他:“你不要把事情做得太急,慢一点。”

我说:“再也不要与那样的机关打交道。”

谁知,不久,他真的吐血而亡。

06

北京和上海的报纸都报道,我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其实我还在美国。预定的巡回演讲把每一场票都发出去了,我赶不回来。

国内报纸有关我的报道历来是基本失实,这次又是一个例证,尽管这次不带恶意。

我在美国找报纸,想知道与他有关的消息。找不到中国的报纸,却能看到不少当地的华文报纸。那些华文报纸用惊恐的语调转述着上海文化界的所谓“舆论”,几乎句句都对他不利。冷嘲热讽,假充裁判,居高临下,随口褒贬。说他是“文化商人”、“受争议”、“不是美术界的典范”;说他“向上帝索要得太多,上帝不让他活过六十岁”;……

1  2  3  


下一页地灵人杰得逸飞上一页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地灵人杰得逸飞
· 童年少年的滋味
· 上海美专求学路
· 上海时期的绘画
· 旅美十年创辉煌
· 重返申城弄画笔
· 大视觉文化产业
· 圆了一个电影梦
· 模特架构的世界
· 服饰妆扮成产业
· 视觉书刊的实验
· 女人美在画中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理发师》的西去之路
· 余秋雨笔下的陈逸飞
· 陈丹青笔下的陈逸飞
· 杨明义眼中的陈逸飞
· 凡一平眼中的陈逸飞
· 胡红一眼中的陈逸飞
· 林杰谋记忆中的陈逸飞
·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