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炒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6 14:48:02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们全家刚到东北的时候,由于必须吃食堂,成天挨饿。在北京时,好赖都是自家做饭,油盐总是足的。可吃干校食堂,首先感到缺油腥,饿在日积月累中渐渐形成。那种饿是今天无法体会的。长时间的缺嘴,使体内产生一种莫名其妙难以抵抗的诱惑。

在干校的头几个月,这种诱惑在体内迅速形成,什么都想吃,但什么都吃不上。当时不懂,现在明白应该是文学描写的“落魄”感觉。

因为要改造思想,干校根本不允许个人自己开小灶,弄吃的。再说当时也没有做熟食物的条件。东北的大米特香,做米饭熬稀粥白嘴吃都行。也不知是谁发明用暖水壶熬粥,即在暖水壶中装少量米,灌入沸水,隔一夜即成喷喷香的稀粥。于是,喝粥成了父亲的厨艺。

老喝粥也贫了,有一天傍晚,父亲神神秘秘带上我们兄妹三人,去一个废弃的四处漏风的大房子,里面有一与我几乎等高的大炉子,父亲变戏法地拿来一个铁锅,麻利地插上木柄,然后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几大把黄豆,点燃炉子开始炒豆。

我们捡柴,添火;父亲说:“火不能急,否则糊了不能吃。”我在微微的红火中看着父亲得意的脸,父亲也在看我们。终于,黄豆发出豆香,香飘四溢。父亲说:“炒好了,放凉了就能吃了。”话音未落,在他拿起铁锅准备离开炉子时,铁锅的木柄转动了,铁锅瞬间翻转一百八十度,黄豆一粒不剩全部扣入火中,火苗子当时窜起一米多高。当时我们的难受,我还可以描述,但父亲那日的难过,恐怕没有语言可以向读者交待。

下一页理发店上一页夏之柳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汇集智者人生经验与感悟:马未都说》
· 四条腿的鸡
· 角色
· 黄历
· 老照片
· “文革”时的西餐厅
· 日本绿芥末
· 书的沧桑
· 夏之柳
· 炒豆
· 理发店
· 染发
· 信条
· 自信
· 坚强
· 认真
· 宽容
· 成材的标准
· 学会做人
· 学会做事
· 学会相处
· 学会学习
· 爱情六方体
· 前面
· 后面
· 左面
· 右面
· 上面
· 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