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第500次本垒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25 11:16:23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玩具总动员》还在故事构思阶段,安德鲁·斯坦顿到附近的海洋世界参观了当时的水族馆和野生动物园。在那,他为皮克斯的第五部动画片电影找到了起点,这也会是他联合执导的第二部电影。看着水里的世界,他开始产生用电脑动画技术复制海洋生物世界的想法,并对此着迷不已。此外,他从自己与儿子的关系中也获得了灵感。

 

  “我记得儿子五岁的时候,我带他去公园玩。”斯坦顿说。

 

  我整天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他,对此我觉得很内疚……但是当我跟他一起散步时,却经常会说“别碰这个”、“别做那个”、“你会摔下去的”。这会我脑子就有另外一个声音说:“你现在完全是在浪费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于是我开始坚信这样的理论:事事担心就不能当个好父亲。

 

  《虫虫特工队》制作期间,斯坦顿抽空草拟了一个故事,而且就在一面贴画墙前,给拉赛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推销式讲解。然后,斯坦顿精疲力尽地等待着拉赛特的回答。作为一个长期的深水潜水爱好者,拉赛特说:“谈到鱼,你算抓住我的弱点了。”

 

  《海底总动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梭鱼攻击中,小丑鱼爸爸马林失去了妻子和几乎全部,只剩下一个孩子跟他相依为命。于是,他竭力地、甚至过度地保护着自己唯一幸存的儿子——尼莫,可就在尼莫上学的第一天,马林竟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一个潜水员用网子抓住,带去了他不知道的某个港口。电影就从这里开始,描述马林在一条名叫多莉的蓝色唐王鱼的帮助下寻找儿子的惊险历程,而与此同时,尼莫也在想方设法逃出自己被困的地方——一个牙医诊所的鱼缸。

 

  把信息透露给观众还是保留它们,这可能对影片的基调有决定性的作用。《海底总动员》剧本的演变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最初创作的剧本里,马林痛失家庭的悲剧被分割成片段,穿插在他营救儿子的历险当中。影片开始不久,观众会看到马林最初和妻子相遇的回忆。过一会,又会闪回马林和妻子搬进位于海葵触须的新家的情景。再过一会,会插叙作为准爸爸的马林如何帮助妻子为孩子降生做准备。还有一段回忆会描写这对父母如何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的几百个鱼卵。最后,在这个三幕结构影片的最后一幕,演到渔船那一节时,观众会看到梭鱼的进攻,才知道马林过度的保护意识原来是由此而来。

 

  到了故事构思的晚期,斯坦顿开始对这种闪回式的结构感到不满。他觉得这样太迂回了。而且他相信,观众们恐怕要到影片最后才能理解马林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个性,这样他对儿子的保护就会显得很烦人。于是,斯坦顿把五段回忆融合为一段简短的情节,放在了影片的开头,交代了(但没有直接描写)梭鱼的进攻。

 

  “忽然间,你开始关心马林了,”斯坦顿说,“我不用改变故事情节,不用改变剧本。他一下子就变得不烦人了。你开始同情他。”

 

  一开始,威廉·H·梅西(William H. Macy)是为马林配音的人选。他曾在早些时候的影片《木兰花》(Magnolia)中出演角色。不过,斯坦顿认为这个角色需要一个更轻巧的感觉,于是配音就交给了喜剧演员阿尔伯特·布鲁克斯(Albert Brooks)。在描写马林的伙伴多莉的时候,斯坦顿脑子里一直想着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 DeGeneres)。他回忆说,有天晚上,他妻子正在看德杰尼勒斯的脱口秀,他就碰巧看到了德杰尼勒斯“说一句话改了五次主意的滑稽表演”。从那一刻开始,在他脑子里德杰尼勒斯和多莉就密不可分了。(当他后来致电给德杰尼勒斯,问她是否可以接受这个角色时,他解释说,这个角色是为她量身制作的,如果她不肯接受,他一定会非常失望。德杰尼勒斯说:“嗯,这样的话,我看我最好还是接受吧。”)


  多莉的角色不仅仅是喜剧性的调剂,在斯坦顿看来,多莉的健忘使她看起来无辜得像个小孩子,一个马林在寻找儿子时候的代替品。跟她在一起,马林就不得不多学些耐心和宽容来应付多莉爱冒险的性格,这也为他找到儿子之后做个好父亲打下了基础。

 

  斯坦顿还提及了马林与多莉精神层面的关系。不夸张地说,多莉是一条天使鱼。斯坦顿在接受一个宣扬基督教的电影网站的采访时说:“主角的战斗是通过发现信仰战胜恐惧,多莉理所当然的代表天使或者救助者,告诉他如何放手,如何避免被恐惧吞噬。”

 

  他发现,在赋予皮克斯创作的这类电影以精神或宗教维度时,微妙感至关重要。“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你要描写布道或者创世,这很容易阻碍你的创作能力和质量……像基督一样去做每一件事情,不要担心你是否推动了世界。”

 

  《海底总动员》的水下场景是以往任何一部皮克斯电影都无法企及的。行走和姿态的动画制作、室内外光和影的相互作用——大量以往熟悉的概念要被颠覆或者重新考量。为了获得灵感,创作团队在荧幕上观看了迪士尼以前动画片的水下场景,其中包括《匹诺曹》、《石中剑》和《小美人鱼》。

 

  斯坦顿和执行制片拉赛特最后接受了一个自然的方式。为了给画家、动画师和工程师一个参考的框架,他们在屏幕上放映了雅克·库斯托(Jacques Cousteau)的纪录片、超大屏幕电影《蓝色星球》(Blue Planet),以及《大白鲨》和《深渊》。他们还搬来一个25加仑的大鱼缸,里面放有各色的海水鱼。在拉赛特的指导下,公司出资请一些工作人员到夏威夷潜水,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和理解水下世界的样子。

 

  动画工作室的内部培训部门皮克斯大学也派上了用场。通常,这个部门提供一般的艺术和技术培训课程,用来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开阔眼界,该部门还负责管理公司的档案。不过,有时候它也会在某部影片的制作中提供帮助。在《海底总动员》制作的早期,皮克斯大学的一个经理艾利丝·克莱德曼(Elyse Klaidman)得到一个任务,负责邀请一位鱼类专家给还在草创阶段的创作班底做讲座。

 

  这时,她家的一个房客,亚当·萨默斯(Adam Summers)正在伯克利作博士后研究,他是这方面有百科全书一样丰富的知识。克莱德曼邀请他到皮克斯进行一个小时的讲座。当他问到为什么皮克斯会对此有兴趣时,克莱德曼只是说:“我不能告诉你。”(皮克斯必须杜绝类似“蚂蚁与虫虫之争”的事件的再度发生。)他来到皮克斯,给七八个人讲了课,斯坦顿也在其中。两个半小时以后,他带着兴奋的心情离开了皮克斯,不是因为他是皮克斯的影迷(他以前从没看过动画片电影),而是因为他们对他的话题非常感兴趣。

 

  “我以前从没见过这样的学生,”萨默斯回忆说,“这仿佛是我教过的最好的研究生班。每次我讲话不超过三、四分钟,就会有人举手提问,而这些问题又会带出五花八门的新话题。”

 

  几个星期以后,克莱德曼邀请他定期来皮克斯讲课。公司和他签署了保密协议,然后告诉了他这部电影的内容,并给他看了一些镜头。他成了主要的水生动物顾问,常常回来给动画片中鱼类的外观和动作提建议。


  “我觉得他们真诚地想要听我给他们的作品挑毛病,”他回忆说,“如果有哪条鱼做错了,他们确实想知道。”

 

  有时候,影片制作者们会脱离学术上的精确,而追求故事本身。一开始,多莉游水的时候是不摆尾巴的——对于她这种鱼是对的,因为它们只用鳍移动——但是拉赛特对此表示反对,因为这样对于观众来说缺乏美感。影片中多莉是会摆尾巴的。萨默斯说,如果种群中占统治地位的母小丑鱼死了,公小丑鱼就会改变自己的性别。尽管如此,影片中的马林也没有改变性别。有一次,萨默斯对某一条鱼的动作表示极力反对,负责角色设计的艺术总监里奇·尼尔瓦(Ricky Nierva)就提醒他说:“亚当……鱼可不会说话。”

 

  真的鱼也没有面部表情。这类表情在《海底总动员》中至关重要,因为鱼类角色没有手臂和肩膀可以摆出姿势。为了使鱼可以表演和表达感情,设计者们在保留他们鱼类基本外观的同时,给他们的面部加入了一些人类的特征,他们把鱼的眼睛放到了前面,加上了具有眉毛作用的肌肉,并且使他们的嘴唇富有弹性。

 

  即使这样,从整体上说,剧组对于现实是极为尊重的。为了准备制作马林和多莉被困在鲸鱼里的那组镜头,负责阴影效果的艺术总监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和美工师伯特·贝利(Bert Berry)爬进了一只在马林郡北部搁浅死掉的灰鲸的体内。工作人员解剖了死鲸的尸体来研究它的结构——肌肉、心脏、鳃、鱼鳔。萨默斯还把其他一些世界级专家请到了皮克斯,其中有斯坦福的马克·丹尼(Mark Denny),他做了关于波流的讲座;有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鲸鱼研究专家特里?威廉(Terrie Williams);有伯克利的马特·麦克亨利(Matt McHenry),他来解释了水母的缩放推进机制;还有咪咪·凯尔(Mimi Koehl),也来自伯克利,她来详细讲解了水藻和海草的运动。因为大部分海里的生物是半透明的——就是说既不是完全透明的,也不是完全不透明的——杜克大学的松科·约翰逊(Sonke Johnsen)还做了关于水下半透明物体的讲座。另一个专家,来自苔陆海洋实验室的麦克?格莱厄姆(Mike Graham)提醒说,巨藻不长在珊瑚礁上,于是,斯坦顿要求重新制作全部有珊瑚礁的镜头,剔除巨藻。

 

  海洋本身的样貌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在影片技术制作的早期,一个小组在技术总监奥伦·雅各(Oren Jacob)的指导下,开始提取反映真实海底世界的视觉要素。他们最后得出结论,从观众的视角看,这些要素包括:透过海水向下照射的一束束的光、照在海底上变换不定的光、漂移的小碎片、随着水波和巨浪不停摇摆的植物和因海水的黝暗而随距离渐褪的颜色。然后,这个小组制作了一系列的软件工具来实现上述效果,他们以Fizt的改造版本(《怪物公司》中制作毛发和织物的工具)作为基础,进行了一些修改,使其适合制作海水特效。

 

  斯坦顿看了一些实验性的镜头之后,他意识到这结果看起来过于真实了。技术团队非常能干,他们复制了海底世界,让人根本无法区分电脑制作的动画和真实世界。而问题在于,会说话的鱼与这个逼真的海洋世界格格不入。于是工程师们又对工具进行了一番调整和改造,使其能够重回所谓的“夸张现实”。在皮克斯,“夸张现实”指的是风格化的现实,有生命感,但不是完全写实。


  为了使最终的工具易于使用,技术指导们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影片一部分的模型设置、阴影效果、光效果、海水效果和其他效果。礁石组负责影片开始部分出现的珊瑚礁场景;鲨鱼/悉尼组负责水下场景、马林和多莉被困的鲨鱼内部和悉尼港的陆上场景;鱼缸组负责牙医鱼缸里面的场景;海洋组负责东澳大利亚洋流里穿行的海龟、水母那场戏和深海琵琶鱼的追击那场戏。学校/鱼鸟群组负责制作大量的鱼群和鸟群,并协助海龟组。角色组负责创造近120个海洋生物、人类和鸟类的形象。

 

  《海底总动员》在2003年5月30日上映,终结了迪士尼卡岑伯格时代创造《狮子王》的神话,成为票房收入最高的动画片电影。(不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狮子王》还是全美及全球票房冠军。)它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洛杉矶时报》的肯尼斯·图兰(Kenneth Turan)用了“五战五胜”这个说法,称皮克斯“现在是好莱坞最值得信赖的创新力量”。网上杂志《Slate》的克里斯·苏伦特罗普(Chris Suellentrop)也适宜地指出,有这一次的成功,皮克斯的记录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神话:“《海底总动员》是皮克斯的第500次全垒打,第3000次热映,连续的第三次冠军。”

 

  《海底总动员》的制作因为日本动漫导演宫崎骏的来访,在2002年9月暂时停了下来。宫崎骏在日本非常受欢迎,也以其《卡里奥斯特罗城》、《龙猫》和《幽灵公主》等影片在全球的动画片业内享有盛誉。在还是一个年轻动画师的时候,拉赛特就很受宫崎骏的启发,很欣赏他可以同时娱乐成年观众和儿童观众的能力。二十几年前宫崎骏参观迪士尼动画制作中心时,拉赛特曾经见过他。后来,在1987年,拉赛特赴日参加一个动漫节,他来到宫崎骏的制作室吉卜力映画,并给他看了自己的作品《顽皮跳跳灯》和《瑞德的梦》。尽管那时宫崎骏还是一个电脑动画制作的怀疑者,但他也被拉赛特的匠心独运所感染。2000年《玩具总动员2》召开媒体发布会时,拉赛特又一次来到日本,从此二人结下了友谊。

 

  回到2002年,此时,拉赛特为迪士尼发行的英文版《千与千寻》担任执行制片,他希望能借这部电影引起美国观众对宫崎骏的兴趣。9月13日早晨,距《千与千寻》在艾尔卡皮坦首映才不过几天,拉赛特请宫崎骏来皮克斯参观,并称这天为“宫崎骏日”。公司巨穴一般的中庭内悬挂着巨大的《千与千寻》横幅。拉赛特对办公楼结构进行着讲解,白发的宫崎骏身着灰色的西装,这位61岁的导演看着年轻人踩着小滑轮车经过身边,没什么表情。

 

  然后,拉赛特带着他和他的翻译参观了动画制作师们凭想象布置的工作区。参观的最后一站是安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的办公室,戈登在搬进去之前就知道,这里面有一扇小门,可以通往一个空置的凹室(原来是为空调设备而设计的)。宫崎骏好奇地钻进了这扇门。拉赛特也跟了进去,跟他讲解说,这个狭小的空间已经被改造为一个复古风格的休息室——按一个霓虹灯上所标,被称为“爱心休息室”——墙上装饰着豹纹和斑马纹的壁纸,还点缀有几串蓝色的小灯、品位不俗的美女照片和一幅苦艾酒的海报。接着传来了早期的摇滚乐声。宫崎骏发现自己完全处于一个想象的空间里,终于放松下来,会心地笑了。


  拉赛特然后把参观者们领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那里,一个个高达天花板的架子上布满了玩具。其中有一面墙,拉赛特称之为“宫崎骏圣地”,布置着一个高高的毛绒玩偶,是宫崎骏创作的角色之一,还有一幅《龙猫》的海报。午饭后,拉赛特召开了全公司的观影会,在公司的内部影院观看了宫崎骏的动画短片《小梅和猫咪巴士》。员工们边看笑,气氛非常活跃,影片结束时,还为它起立热烈鼓掌。

 

  第二天早上,两个老爷车的爱好者又在索诺玛的停车场见面了。他们轮流开了开拉赛特的1952年产的敞篷美洲豹XK120双门跑车。接着,拉赛特又开车把宫崎骏带到了索诺玛机场,在那里,老式飞机公司将带他们乘坐波音斯蒂尔曼双翼飞机,欣赏乡村风光。宫崎骏和他的制片人搭上了一架亮红色的飞机,拉赛特则坐进一架黄绿相间的飞机,飞行员带他们飞上几百英尺的高空, 在索诺玛葡萄园的上空划下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当天下午,拉赛特带着宫崎骏和他的制片人、翻译一同来到了他位于格林艾林附近的家庭葡萄园。在那,宫崎骏见到了拉赛特的父母,他们在葡萄园住了快一年了。拉赛特的母亲朱维尔身材小巧,已经84岁了,她从事过38年的艺术教育,现在退休在家。老太太有力的握手使宫崎骏吃了一惊。(“她是阿肯色州人,”拉赛特解释说,“所以很强壮!”)拉赛特的热情好客似乎继承自父亲保罗,他饶有兴趣地听着拉赛特口若悬河地介绍这位日本导演,说他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之一。

 

  “真的?”他父亲说,“很高兴有人对他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接下来的一天,拉赛特和宫崎骏又回到了皮克斯,这次是出席一个慈善活动。这是一个《千与千寻》的观影会,目的是要为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会筹集捐款。自从拉赛特的一个儿子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后,他就开始热心于这项公益活动了。观影后的招待会上,宫崎骏又见到了皮克斯的另一个导演,他健康阳光,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岁,不过实际上比这要大二十年。

 

  “您昨天看过一点我的故事影带了吧?”布拉德?伯德问道。

 

  拉赛特说他已经给宫崎骏看了伯德新片的一些故事影带,这部新片将在春季上映,是皮克斯继《海底总动员》之后的下一部动画片。

 

  伯德表现出少有的羞怯,用带着些许紧张声音问:“故事说得通吧?还是看起来不过是美国式的胡扯?”

 

  宫崎骏亲切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翻译说:“我想这在美国电影中是很大胆的尝试。”

 

  宫崎骏有点低估了这部片子。

 

  虽然随着前面几部影片的成功,皮克斯的声誉和财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拉赛特还是计划让他们的第六部影片有个彻底的改变。在好莱坞,成功和失败通常都貌似蔑视逻辑(正如剧作家威廉·古德曼的著名论断,这里“没有人知道任何事”。)一般来说,对待成功的态度就是制造尽量多类似的影片,直到最后观众看腻了为止。然而,2000年春天,《怪物公司》正在制作当中,《海底总动员》也在筹备阶段,拉赛特两次推翻了皮克斯惯用的模式:第一,从外面聘请了一位导演(在那之前,公司的导演都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第二,认同了这位导演的想法,要拍摄一部新片,主角都是人类——或者说超人类。


  布拉德·伯德1957年出生在蒙大拿州的卡里斯贝尔,后来在俄勒冈州的戈瓦利斯长大。他从小就对动画感兴趣,在11岁的时候,开始第一次尝试自己的爱好——重新描述《龟兔赛跑》的故事,花了两年完成了这部作品。他还和迪士尼影视制作公司有书信往来。还在戈瓦利斯高中就读的时候,和全国其他地方一些同样爱好动漫的学生一样,伯德收到了来自加州艺术学院的信,邀请他们申请学院新设置的动画制作专业。

 

  拉赛特和伯德是加州艺术学院的同学,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动画片不仅仅意味着小朋友看的童话故事。拉赛特回忆说:“伯德和我可以整晚在一起讨论斯科西斯和科波拉,讨论如何在动漫制作领域进行他们那样的创作。”

 

  跟拉赛特一样,伯德大学毕业以后就去了迪士尼工作,而且也对他的工作深感不满。还有一点与拉赛特相同,他也被排挤了出来。80年代早期,他在卢卡斯影业的电脑部逗留过一阵,并在那寻找工作。在不能确定离开迪士尼之后发展方向的情况下,他利用自己的部分积蓄,制作了一部实验性的影片,目的是为了卖弄他在动画电影这方面的点子。其中一个名叫《家庭狗》,讲述一只被围攻的小狗在一个问题家庭中的故事,这个故事引起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注意,于是他聘请伯德为他的电视剧集《惊异传奇》(Amazing Stories)撰写剧本。90年代,伯德参与制作了动画片《一家之主》、《评论家》和《辛普森一家》。

 

  好莱坞没有成为他失望的终结点。在制作电视节目的空闲,他依然渴望把自己的作品搬上大银幕,于是就要无休止地跟那些典型好莱坞制片厂的工作程序作战,这些程序开开停停,极其令人头疼。1993年,他曾经以导演的身份短暂接触过新线电影公司正在筹拍的电影《罪案兄弟》(“Brothers in Crime)。90年代中期,他想在结束《辛普森一家》剧组的工作之后获得新的机会,就通过很多途径把自己的几部片子展示给不同的电影公司,其中包括泰特?特纳的传媒王国的一部分——特纳动画片公司。 他构想着一部未来派的、受黑色电影影响的故事,并把它命名为《雷·甘》(Ray Gunn),同时还希望找机会把威尔·艾斯纳(Will Eisner)的动漫英雄《闪灵侠》(The Spirit)搬上银幕。

 

  “我尽量把这些影片的筹备纳入轨道,这样它们就不会受到干扰而半途而废,”他说,“我的工作人员可能来了又走了,这样,新人肯定不愿意接手老人留下的工作。又或者,如果一部片子像我从前做的某些片子那么不清不楚,票房肯定好不了。”

 

  从前学校里那些天分不如他的人,如今已经超过他了。他的影片《家庭狗》被改编成为《惊异传奇》的一集之后,还伴生出一部相关的电视剧,不过媒体却把功劳归到联合制片蒂姆·波顿的头上,而忽略了他的存在。这令他十分苦恼。

 

  新闻报导

 

  特纳电影公司与编剧/导演布拉德?伯德签约

 

  1995年1月16日

 

  特纳电影公司(公司)与布拉·德伯德签订了一份非独家的合作协议,公司有权第一时间选择伯德的作品。这个消息是公司总裁丹尼斯·米勒在周一公布的。

 

  在这份有效期两年的合同中,伯德将为公司开发制作动画片电影……

 

  伯德说:“在故事构思和影片风格方面,特纳公司赋予我前所未有的极大自由。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希望能制作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动画片电影。”


  伯德的上一个东家是福克斯,他是《辛普森一家》及音乐电视《就做巴特》(Do the Bartman)的执行顾问兼导演,后者一度跃升全国单曲排行榜和音乐电视排行榜的冠军。他还是史蒂夫·斯皮尔伯格为NBC拍摄的电视系列剧《惊异传奇》中《家庭狗》一集的编剧、导演和制片人。

 

  伯德与弗朗西斯·科波拉及乔治·卢卡斯合作,共同撰写了《伊奥船长》(Captain EO),这是一部70毫米的三维音乐电影,有迈克尔·杰克逊主演。他还参与编写了斯皮尔伯格制作的影片《小精灵》(Batteries Not Included)。

 

  这份1995年和特纳公司签订的合约看起来为伯德一直期待的突破敞开了大门。然而,他的事业没有从此一帆风顺。1996年,特纳公司被华纳兄弟收购以后,伯德好像又走进了另一个死胡同。在特纳公司与他共事的执行制片离开去了别的公司。

 

  不过,在那之后,他的突破口终于出现了:华纳兄弟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把英国诗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的一部儿童文学搬上银幕。这部书在1968年出版时名叫《钢铁人》(The Iron Man),它通过描写一个巨大的噬铁机器人与一个农场主儿子之间的友谊,传达了反战的信息。1989年,“谁人”乐队(The Who)的皮特·唐森特(Pete Townshend)以此为主题制作了一张专辑。这次,轮到了华纳兄弟。(休斯在1993年又续写了一部少有人问津的《女钢铁人》(The Iron Woman),表达反污染主题。)

 

  伯德接受了导演任务,将传统的逐格动画与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机器人结合起来。他发挥了这个故事的反战主题,把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20世纪50年代处于冷战威胁下的美国,而且,他把书中故事的反派,幻想中的“宇宙 天使龙”改成了一位美国特工。尽管华纳兄弟给伯德的预算仅有迪士尼动画片的一半,预计拍摄时间也少了一年,这部后来被改名为《钢铁巨人》的电影还是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大师之作。

 

  遗憾的是,1999年电影上映的时候,华纳兄弟动画公司的动画电影业务正在流失,公司几乎没做什么宣传。《钢铁巨人》的上座率极低,伯德十分痛心。

 

  伯德带着自己以前创作的故事,继续不断地在好莱坞寻找机会。其中有个故事,描写一个超级英雄家庭被迫隐藏在普通的城市过着平凡生活的故事。他想象着把这个故事拍成二维的逐格动画,搬上银幕,当作对60年代的漫画书和他幼年时期所读的间谍故事的一种致敬。然而,由于经历的坎坷,他个人的感情也渗入了故事当中。90年代中期起草这个故事时,伯德已经快四十岁了,他和太太刚刚有了第三个小孩,他常常不无担心的衡量事业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他对自己的电影事业雄心勃勃,但是这样的满足雄心是不是要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对电影的执着会不会妨碍他欣赏生活中更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真正的事业成功,当人到中年,有了对家庭的承诺,你会不会妥协,会不会降低衡量成功的标准或者干脆放弃追求成功?所有这样的疑问都渐渐渗入超人的故事当中。

 

  《钢铁巨人》在剧院放映无法让伯德找到他期待的观众,当他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跟拉赛特取得了联系,并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超人故事。拉赛特被打动了,2000年4月皮克斯宣布跟拉赛特签订了多部电影的合约。


  伯德加盟了皮克斯,还带来了已经设计好的故事人物:爸爸和妈妈,两人都陷入了爸爸的中年危机;一个害羞的十几岁的女儿;一个骄傲的十岁的儿子;还有一个还是婴儿的小儿子。伯德让他们的超能力都建立在家庭原型的基础之上。

 

  在一个家庭里,父亲通常被认为是强壮的,那我就让他强壮。母亲们总要同时应付好多事情,我就让她像太妃糖一样有弹性。十几岁的小孩,特别是小女孩,都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而习惯自我保护,所以我让她会隐形而且可以有盾牌。十岁的小男孩总是精力过分旺盛。小婴儿有着无法预料的潜能。

 

  在伯德的故事里,有这样一个时代:超人们和女超人们可以保护普通市民,而他们的成就会在报纸和杂志上被大肆宣扬,这是超人的黄金时代,不过这个时代过去了。由于政府强令所有的超人都放弃英雄主义的生活,超人一家(小婴儿除外)从某种意识上说不得不隐藏自己最重要的一部分。巴鲍勃——前超能先生——还生活在过去,怀想自己的辉煌时代,所以对家庭和无聊的保险工作都不怎么关心。正相反,巴荷莉——前弹力女超人——只生活在现在,她相信只要她能把当超人的过去全部忘掉,一切就都会好起来。女儿巴小倩和儿子巴小飞从小就被禁止使用超能力。巴先生一家的化名(Parr)其实已经宣示了他们不得不保持的平凡。

 

  他们一家人重新找回真正自我是借助两个角色完成的。这两个角色的原创色彩十分浓厚。一个是衣夫人,她以前是专为超人精英们设计服装的,而现在只能给超级模特设计衣服。(“我以前可是给神设计衣服。”她气愤的说。)伯德把她想象成一个有科学和工程学背景的角色,于是决定让她有一半德国血统、一半日本血统,他觉得这两个国家充分体现了科技的成就。

 

  几次为衣夫人寻找配音的努力失败以后,伯德决定自己亲自上场。这也是皮克斯传统的延伸:如果内部某个员工在临时音轨上的声音碰巧特别符合某个角色,那就启用他来配音。故事美工鲍勃·彼德森就曾为《怪物公司》中爱打官腔的职员洛兹和《海底总动员》中唱歌的老师配音;安德鲁·斯坦顿也曾为《海底总动员》中擅长冲浪的海龟和《玩具总动员2》中的邪恶皇帝配音;还有乔·兰福特,他曾为《海底总动员》中的清洁虾雅克、《虫虫特工队》中的毛毛虫海姆里奇以及《玩具总动员2》中的企鹅维兹配音。在《在超人总动员》里,除了伯德的配音以外,动画制作师布莱特?帕尔克和巴德·卢奇还分别为保姆卡莉和政府官员里克·迪克尔配音。

 

  另外一个让超能先生一家回到正轨的角色是巴迪?派恩。还是个小男孩时,他就是个很有天分的发明家,并以超能先生为偶像。超能先生简单地拒绝了他以后,他的崇拜就转变成对所有超人的憎恨。长大成人以后,他化名“超劲先生”,成为巴先生一家可怕的威胁,为了报复,他逼迫鲍勃和荷莉重拾以前的超能力。(“超劲先生”在伯德最开始的剧本里只是一个没多少戏的配角,当时的主角是个比较普通的恶棍,名叫谢勒克。不过拉赛特听过伯德的讲解后,觉得更喜欢超劲先生,于是就让他成了主角。)

 

  伯德跟其他皮克斯导演在不止一点上有差异。一方面,他是从外面请来的,另一方面,他的导演方式在以往皮克斯影片的创作中都未曾用过。皮克斯的影片通常有两到三个导演和一干编剧,而《超人总动员》无论从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只有伯德一个编剧兼导演。甚至在使用故事板时,他的方式都是一种善意的独裁。其他皮克斯导演只是依赖故事板串联一场戏对话和表情,然后让其他部门去补充细节——包括角色动作的模块化、光效及镜头移动。和制作《钢铁巨人》一样,伯德坚持在制作《超人总动员》时,利用故事板定义全部细节,然后才交给其他部门继续完成。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超人总动员》中的人类角色意味着一系列艰难的挑战。在两部《玩具总动员》和《海底总动员》中,都有人类作为配角,而且在《怪物公司》中,人类女孩阿部甚至作为主角出现,尽管如此,伯德的这部片子是皮克斯有史以来第一步角色全由人类担当的影片。而且,伯德绝不容忍任何由于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妥协。超能先生一定要发达的肌肉。尽管在拍摄《怪物公司》时,技术部门说服了皮特·多科特,让他接受阿部的小辫,因为这样可以使头发制作容易一些,不过,巴小倩一定要是长头发,而且要遮住半张脸,这样才符合人物性格。

 

  通过依靠技术制作“次表面散射”,人物皮肤获得了更高的真实性。人类的皮肤不是完全不透明的,它之所以看起来像皮肤,原因之一是它允许部分光线达到内层组织,经过内层组织的散射再反射出来。所以,如果把皮肤渲染成普通的固体表面,看起来就很不自然。斯坦福有一位名叫亨里克·沃恩·延森(Henrik Wann Jensen)的研究人员,率先开发出模拟次表面散射的算法,可以使技术人员更逼真的模拟人类皮肤。

 

  当然,人类的皮肤也不能太过真实。众所周知,对人类的描摹越逼真,就会越吸引观众——直到逼真程度达到某个特定的点,非常逼真但不完全一样,这种描摹就突然会失去吸引力,令人不安。这种被称为“诡异之谷”的现象,是由一位日本研究机器人的专家森政弘早在1970年提出的。没人确切知道为这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但是这种非常接近人类的形式看起来好像触发了观者的某种原始嫌恶。所以,《超人总动员》就避开了人类皮肤的一些细节,譬如毛孔和发囊,从而有意识地这些的形象更卡通化。

 

  角色设计出自托尼·福斯勒和泰迪?牛顿(Tony Fucile and Teddy Newton),这两位是伯德从华纳兄弟带来的帮手。对于技术组的成员来说,他们必须要把手绘图转化成为计算机模型,所以对角色解剖产生清晰的理解是不可能的。这些模型可以大致上模拟人类的结构,包括皮肤、肌肉和脂肪,这几部分以骨骼为基础,并可以相互作用。在制作《海底总动员》时,技术人员通过解剖鲸鱼来完善计算机模型,然而,《超人总动员》的制作人员必须通过观看医学院的教科书《实习医生格雷》(Gray’s Anatomy)才能满足要求。

 

  挑战没有就此打住。“制作《超人总动员》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永远没有‘最’困难的,”技术指导总监里克·塞尔回忆说,“布拉德要的东西包罗万象,我们都做到了:火、水、气体、厌恶、蒸汽、爆炸,对,还有人……要有头发效果、要活动、要有衣服,然后还有巨大的全明星阵容。这简直就是皮克斯的使用手册。”

 

  在片子制作的过程中,伯德渐渐习惯于他所谓的“皮克斯发愣”。“这些彻头彻尾的技术天才变得面色苍白,相互观望着,好像在说‘这家伙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有时候,伯德的要求甚至超出了皮克斯的能力。他本来计划快到影片的结尾部分,让巴小杰进行一系列的变形——准确的说是五次——而且其中一次,小杰要把自己变成某种黏泥巴。塞尔估算了一下,这得花费一组技术指导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出这种效果,可当时的制作阶段,两个月的时间太宝贵了。塞尔于是向制片人约翰?沃克尔(John Walker)求助。沃克尔是伯德从华纳兄弟带过来的,伯德额外给了他面子,同意让小杰只变形四次,而且也不用变成黏泥巴了。他们为讨论这个问题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偶尔甚至互相抨击,两个月以后,伯德才屈服。“我跟伯德说:‘我也喜欢这个黏泥巴小宝贝’,”沃克尔回忆说,“‘我也想给你做,不过四次变形足够了。求求你了!’”

 

  《超人特工队》2004年11月5日上映了,这是皮克斯的首部PG评级影片(因为有打斗场景)。观众和评论家们都很喜爱伯德的这部作品。《综艺》杂志称这部影片是“皮克斯在以电脑制作动画电影上锐意创新和巨大成功的历程中最富野心的类型扩展”,而且说,“作为一部极其聪明的避世童话,《超人总动员》在实际上无可匹敌”。

 

  面对梦工厂两部提名作品(《怪物史莱克2》和《鲨鱼故事》)的激烈竞争,《超人特工队》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这也是皮克斯连续第二年赢得这个奖项。影迷们很敬佩伯德,他利用大家熟悉的超级英雄故事作为题材,并赋予它新的活力。

 

  上的反响也值得关注。这是一个用户甚广的电影网站,其经营者是33岁的电影迷哈利·诺里斯(Harry Knowles),他有同心协力的热情,就像巴小飞,而且还长着一头红发,像超劲先生。(“布拉德·伯德是个超级天才,”九月中旬影片的预告片出现在互联网上时,诺里斯这样写道,“我们全都应该崇拜他。总有一天……拉什茂的总统山上也会塑上他美丽的、宏伟的头像!”)一位该网站的常驻影评人,“莫里亚蒂”(德鲁·麦克维尼)也极尽赞美之辞:“我现在已经看了好几遍这部片子了,有些画面深深的嵌入了我的脑子里,那些无法忘怀的激动时刻让我全身心的爱上了这部电影。”他称伯德的剧本“像比利·怀德和戴蒙德最好的作品那样,敏锐和确切”,而且说伯德“有完美无缺的耳朵,能确切地了解家庭对话和成员的相处方式”。另一位影评人,“五度音”(埃里克?维斯比)告诉影迷们,这部电影是“你们期待的一切……它一定会赚很多钱,我都不知道好莱坞有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数钱”。

 

  诺里斯自己对影片保持着异乎寻常的沉默,直到两周以后才加入评论。“我还没有写关于这部影片的感想,只是因为——说来奇怪——我不知道到说什么好。”

 

  它真完美,是一部绝对完美的影片……是啊,我收到好几封邮件,说超劲先生就是我——没事,随便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不过当超劲先生大呼他是“技术狂人”时,我得承认,我也是“技术狂人”…… 现在布拉德?伯德的这两部电影已经可以跻身于最好的动画片……甚至可以说,近十年来最好的电影的行列了。

 

  正当皮克斯沉浸在《超人总动员》为它们带来的第六次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乔布斯卷入了一场与其发行伙伴迪士尼的公开纠纷。这场纠纷的结局将彻底改变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命运。

上一页魔鬼都市的危机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皮克斯总动员(动画帝国崛起之路)》
· 玩具总动员背后(上)
· 玩具总动员背后(下)
· 魔鬼都市的危机
· “第500次本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