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经典北京2011 专题展重磅亮相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5 10:31:19 | 文章来源: 经典北京

经典北京2011 专题展
继2009年与“艺术北京”首次携手,成功举办“艺术北京经典艺术博览会”,建行私人银行延续了与艺术北京的合作,再一次大力支持艺术北京主题展,以其强大的金融实力和完善的金融系统给予“经典北京”坚定的支持。建行私人银行与艺术北京的联袂是艺术与金融的一次完美结合,并将其美好的前景展现在艺术北京这个平台上。专题展作为馆外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联合多家艺术机构,整合各类经典艺术资源,向观众呈现更多的经典形式和经典内容。“经典北京2011” 共设四个专题展,主题丰富多元,艺术形式涉及油画、版画、雕塑、当代水墨。

1、风范——经典中国油画作品展
主办:凤凰艺都
艺术家:颜文樑、常玉、吴作人、杨秋人、周碧初、李宗津、孙宗慰、萧淑芳、靳尚谊、罗中立、孙为民、杨飞云、王沂东、冷军、龙力游、郭润文、范勃、朱春林、戴平均、于桂元、于小冬、蔡杰、田恒刚

展览内容:凤凰艺都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油画艺术的发展,并通过举办国内外的各类艺术展、文化教育及文化艺术交流的活动来支持和推广艺术。此次 “经典北京”与凤凰艺都合作,展出20世纪以来中国重量级艺术家的经典油画作品,包括颜文樑、常玉、吴作人、杨秋人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油画珍品,靳尚谊、罗中立、孙为民、杨飞云、王沂东等中坚艺术家的精选之作,以及范勃、朱春林、戴平均等著名艺术家的最新力作。展览意在通过梳理经典中国油画的历史发展脉络,呈现中国油画创作的传承与创新,并突出参展艺术家的个性化追求和多元化风格面貌。

2、版画的世界——观澜版画作品展
主办: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艺术北京执行委员会
学术主持:赵力 策展人:康剑飞、李康
艺术家:吴长江、徐匡、谭平、张广慧、袁庆禄、康剑飞、文中言、、園山晴巳、迈克尔 哥罗(Michael Goro)、英格里德勒登特(Ingrid Ledent)、弗瑞生 马克(Frising Marc)、卡尔 琼森(Carl Johnson)、山本桂右、彼得维利科夫(Peter Velikov)、娜塔莉娅 帕拉斯(Natalia Pawlus)、伊凡科 塔勒夫斯基(Ivanco Talevski)、安德烈(Andre Bongibault)、伊凡 萨默尔(Evan Summer)、朱利安(Julian)

展览内容: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自2008年5月开放以来,先后吸引了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著名版画家来此交流、创作,并成为享誉国际的版画艺术殿堂。本次展览将展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波兰、卢森堡、马其顿、保加利亚的15位入驻观澜版画基地的知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力图呈现当代版画在材质、版种、思想观念、风格和技巧多元融汇的创作风貌,集中体现各国版画艺术创作的最新成就,突出反映世界版画艺术的全新水准。

3、无界——青年水墨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主办:山东烟台宇辰美术馆
策展人:张丹
艺术家:杜小同、秦修平、谭军、李飒、徐加存、吴雪莲、刘琦、李威、孙浩、郝量、肖旭
展览内容:以“无界”作为主题,本次展览旨在提示青年艺术家在当前“全面开放”的文化现实中重新思考“水墨”的当下情境,从而理清“当代水墨”在 “全球与本土互动”的新局面中所面临的学术课题。从这样的目标出发,本次展览将推出11位“70后和80后”当代水墨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他们中,不少都选择从西方绘画的语言图式和观念表达中吸取“元素”,在一种“跨语言”的“边界探索”中发展出独特的新型水墨语汇。他们对于“水”的无限可能性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墨”的质性与变化、运用和不界定,正是“水墨”的当代精神所在——法无定法,境无止境。他们在水墨艺术的当代转换中,总体上呈现出的是一种自然而多元的“无边无界”状态。

4、民国雕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主办:艺术北京执行委员会
策展人:刘礼宾
展览设计:唐克扬
展览内容:该展览以“民国雕像”为总题,下设“孙中山像和民国公共空间”、“名人堂”两个单元。前一单元欲通过“孙中山像”和“民国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的揭示,一方面展现民国雕塑的既定成就;另一方面反映民国雕塑所具备的公共性特征。后一单元欲通过“名人堂”的营造,揭示“公共空间”相对应的“私人空间”,展现民国雕塑的另一重要部分——“名人像”。展览期望通过文献、图片、录像、实物等形式,向观者展示一部立体、生动的民国历史,同时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能去除时间的隔阂,激活民国历史的生动性、鲜活性,在缅怀先行者的所思和所行中,正视历史。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