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中国当代油画史上的独特坐标——罗尔纯油画艺术简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26 10:07:2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罗尔纯找到了这样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这就是这种南北融合的、充满表现主义特征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风格语汇。在他的作品里,构图简约而充满张力,笔触粗放又饱含细腻的情感,粗砺的人物形象蕴涵着脉脉柔情和浓浓的人情味。正如明代董其昌在他的“南北宗”中所说的南宗“裁拘淳秀,出韵幽淡”,北宗的“风骨奇峭,挥扫燥硬”,在罗尔纯笔下成为了他的“如鸟双翼”,两者兼容并蓄,各取所长,相得益彰,得到了有机的融合。这样的风格使他在中国油画界独树一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即在推崇真实再现的写实主义和意识形态化为绘画主流的年代,与大多数千人一面的高大全、红光亮、整齐划一、缺乏个性的作品拉开距离,保持了他独立的艺术人格,这需要胆识,也需要勇气,这与他所秉承的苏州美专的教育精神密不可分,也与他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审美修养和文化气质有关。这里所说的“南北融合”,是旁观者从理性的角度对罗尔纯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所作的诠释和剖析,而对他自己来说,或许还有十分感性的一面,也就是以他的审美修养和文化气质,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这样的融合和调合,而从南到北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条件和机会。

中国油画的历史上,写实主义油画一直是作为主流艺术样式出现的;表现主义仅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庞薰琹、倪贻德、赵兽等人作为实验性的艺术实践出现过很短一个时期,在建国后的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里,所谓的油画史其实就是一部写实主义油画的历史。而罗尔纯先生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人们常戏称是写实主义油画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但是就在这个堡垒内部,罗尔纯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属于自己的道路,成为一个异数,一个另类,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这或许与罗尔纯先生与吴冠中先生此前曾同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执教有关,吴冠中后去了中央工艺美院,而罗尔纯则去了中央美院。吴冠中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时,就提出了“艺术是疯狂的情感事业”,“要教艺术,不要教技术”,“不要求像,而要求美”的观点。罗尔纯显然受到吴冠中的影响,这从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友谊便可想见。他曾回忆说:“在这个以重视艺术修养著称的学院里,我扩大了艺术视野,接受了新艺术的熏陶。我与吴冠中先生同教一年级的课,吴冠中先生对梵高、郁特里罗不求像而求美的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使我深受影响。”而吴冠中评价罗尔纯,则说他“是弱者,但不是奴隶。”说他是第一个突破写实模式的艺术家,也是在以前革命的年代,敢于“艺术变法”的艺术家。吴冠中在这里所说的“弱者”,当是指罗尔纯身体羸弱,以及为人的质朴大度、宅心仁厚,性格的与世无争、不求闻达。这在观点鲜明、个性刚直不阿的吴冠中眼中,自然就是个所谓的“弱者”了。

有人将罗尔纯的绘画风格归于印象派,也有人将他归于野兽派,但更多的人则认为他开启了中国油画表现主义风格,是“中国表现主义第一人”。这并非溢美之词。中国的表现主义油画,如果将上世纪三十年代决澜社作为启蒙点,那么通常都将它当作是“八五新潮”后异军突起的、最令人瞩目的一种油画风格样式。然而人们忽视了在此之前,罗尔纯就将自己的创作与写实主义油画拉开了距离,从北欧的表现主义和德国的新表现主义绘画中吸取滋养,并又在中国文化精神的支撑下作出了自为的取舍和辩证的扬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艺术创作被扼杀了个性。但是这其中如果有例外,那么在油画家中罗尔纯就是少数的几个人之一。他很早就开始了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的尝试。而随着改革开放,西方各种艺术思潮纷至沓来,欧洲表现主义艺术让人耳目一新之时,人们突然发现,这种充斥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和内心感受的宣泄,以尊重个性和依托精神为特征的艺术风格,在八五新潮之前,就已经大量出现在罗尔纯的作品里了,只是他一直以来只问耕耘,不事张扬而已。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创作的《阳朔》、《桂林三月》,七十年代中期的《生生不息》、《有印花布的静物》等作品中,已十分强调主观感受和主体能动作用,重视审美情感的自我抒发,对物象的形态及色彩进行变异和提升,强化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走向。正如我们从罗尔纯油画作品中见到的那样,是具象的形式,强烈的色彩,自由的用笔,个性的表现,情绪的宣泄。尤其是在色彩上,单纯、浓烈、主观、感性,用高纯度的色彩来塑造作品。他敢于用强烈的色彩,敢于用对比色,敢于用大色域。他的作品,在绘画理念、审美风格、语言形式等多维层面上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达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同步和共鸣,是一种具有当代批判精神和反叛传统的表现主义风格的油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