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的美术教育模式有何不同?”昨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包林与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王健在武汉纺织大学就此话题开讲。有意思的是,两位讲课方式颇为不同,包林讲稿充分对诸多艺术家作品进行赏析,而王健则即兴开谈分享自己在美国的创作过程,在场大学生笑称:“讲课方式差异也算两国美术教育差异之一。”
“如果在中国参加美术高考,文化课没过关,专业课分再高,也只能和大学擦肩而过,但在美国可以"走后门"。”王健分享个人艺术经历时透露,他1958年出生于大连,1986年远赴美国加州萨克拉曼多城市学院学习绘画。按校方规定,由于外国学生在美国学美术需要考托福和技能写作,“按照我当时的英语水平,考到40岁我也考不过。”这时他找到学院一位教授签字,批准他听课,他才如愿以偿,第二年便在美国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但托福和技能写作,他考了7年才通过。“这种"走后门",教授没有获得任何个人利益,他们只是在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同台开讲的包林则用盆景来形容中国的教育方式,“用铁丝把植物拉撑牵引成大家想要的形状,是能形成后来的美景,但那样做很容易毁了一盆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