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美术教育别迷失在西方语系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0-28 13:08:24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几天前在一个民俗论坛上,听到这样一则美术界流传甚广的佚事:据说张大千当年独自闯荡巴黎,拜会当地最大的“码头”毕加索时,曾被毕加索反问:“中国有那么伟大的艺术,你们这些艺术家为何还要跑到巴黎来学习?我都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听毕故事,周围在座的所有学生都连连点头,作恍然大悟状——原来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世界大师心目中的地位竟如此崇高。

然而在为这种认可感到欣慰的同时,我的内心陷入一种深深的悲哀。我们真的已对传统文化漠视和不解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一定要参照西方的某个标准或者名家,才能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到坐标?

的确,在开着洋车、住着洋房、过着洋节、以能懂会说各种洋话为荣甚至争做“洋人”的一些新“华夏儿女”身上,我们似乎真的找不出太多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部分——除了还长着一张中国脸,不得已流着中国血,并保留着一个功能强大、“兼收并蓄”的中国胃以外。

这个曾经的礼乐之邦,正在放弃自己流传数千年的传统音乐文化。我们的孩子认得五线谱,视唱练耳样样精通,才几岁就能将架子鼓敲得风生水起,却不知工尺谱、云锣、笙管为何物。我们把来自西方的交响乐、芭蕾舞推向极致,精彩的表演令外国人都啧啧赞叹,却冷漠地让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五音随历史的风尘而逝。在中国带有极强实用主义的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地位本不算高,一星期也就2节课而已,而传统音乐在其中占有的,恐怕还不到半席之地……

不独音乐,我们的美术教育体系也是基于西方模式建立,素描、速写和色彩是美术专业统考和大部分美术专业校考的三个必考科目,这意味着,无论国画根底有多深,只要不懂素描等具象造型艺术,各美术院校基本上已对你关上了大门(据了解,只有个别学校如中央美术学院的国画系不考素描与色彩)。

仔细思量,我们不得不面对令人难堪的事实。当面对一幅幅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时,我们不懂如何欣赏;当听到一段高山流水的古乐时,我们备感陌生……是不是有一天,要弄懂《老子》里讲了些什么,我们还得借助英文译本才能略知一二?

一百年来破旧立新的摧枯拉朽,在带给中国现代化的同时,也间接造成了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与中国传统的割裂。对“洋”的过度热爱,并不仅仅是出于个别人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心态,而是社会给予公众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与平台太少,尤其是对活态和民间的文化,留下的席位和给予的承认太少。假如真的不想让深厚广博、绵延千年的中国文化,在我们手上成为教科书和博物馆中的一泓死水,就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多开些绿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