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美术教育:重在培育创新能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01 15:33:39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品质,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了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美术学科不仅应教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而且应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释放出各种各样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为了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这种优势,我们应当以创新的态度,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进行科学的调整。

课程设置不能顾此失彼

美术教学课程的设置,要全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不论专业技能课还是专业理论课,当向学生讲解我们五千年的艺术传统:彩陶青铜,秦砖汉瓦,摩崖壁画,水墨丹青等光彩夺目的同时,也要向学生讲解欧风美雨,异彩纷呈,更要讲当代国际国内最新的艺术成就。让学生知道前边的先头部队或探险者已走到了哪里,使学生的思考水平与世界上最新的思考水平同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有新的超越,也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比如造型技能技巧的训练课程,不但训练写实的能力,也训练表现的能力,还可相互交融。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感受选择他们已经掌握的本领去再现或表现对象。他们的这种再现或表现即使十分幼稚,只要有新的苗头,就是一种成功。正如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这说到了艺术教育的根本,对于我们有着特别现实的指导意义。

我们当下的美术教育固然要培养出一批极具创新精神,富有创造能力的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家,又何尝不能或不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别样人才呢。特别是美术专业院校比比皆是,学生不断扩招,学了美术而不从事美术专业工作的学生会越来越多,让他们带着从美术专业培养起来的创新精神走向社会,开创出一片新天新地,这也是教学内容应该实现的一个基本目标。

教师要从原有教学理念中走出来

教与学是个双边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教学相互作用论”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得十分清楚,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完成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教师就首先要从原有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比如,专业课教师不能坚守传统的偏于对学生进行单纯技能训练状态,要引导学生去尝试和探索,从代代相传的技能训练中,把学生送上创新的道路。

要因材施教,同是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经历和性格大有区别;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见解大相径庭;他们的好恶大异其趣。学生的这些素质应得到理解和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有的学生对色彩敏感,有的学生对形体钟爱,有的学生对墨韵痴情,有的学生对线条迷恋,切不可求全责备,要助长学生的兴趣甚至偏爱,鼓励他们发挥所长。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各展其才,充满创新进取的精神。

高等美术教育应多一些讲座,少一些灌输。除本校教师外,多请校外成绩卓著的教授专家和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来演讲,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少一些定论,多一些质疑,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多种境遇中碰撞,在碰撞中溅出照亮他们前进的火花。要将多媒体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运用到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这个新的工具是教学方法的一大进步,教师省去了不少琐事,能集中精力用于组织教材,把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艺术前沿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很便捷地去浏览、思考和感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可不定期的甚至是随性地进行展示活动,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一齐观赏和品评,其中定然会有启发心智的创新蓓蕾。

评估要坚持创新的方向

采用科学的评估方式,认真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得失,是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效果都会在学生的身上反映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既要看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状况,更要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水平。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评价不是为了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通过评价以鼓励有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激励和启发创新意识不强的学生,增强他们创新的自信,促进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我们有了新的评价方式,相信评价的方向和评价的方式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努力目标才有可能跟着改变,才能朝着创新的方向进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