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近代美术教育家、画家贺良朴诞辰150周年。1918年,蔡元培为提倡美育发起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正式成立,贺良朴作为教育家与陈师曾、徐悲鸿等共同担任导师。这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开端。
清朝末期,艺术界涌现出一批掌握社会脉搏、带动时代进步的优秀艺术家,美术教育家贺良朴便是其中之一。
贺良朴(1861—1937),字履之,号篑庐,别号南荃居士,蒲圻赵李桥人(今属赤壁人)。1918年,蔡元培为提倡美育发起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成立,贺良朴成为导师之一。画法研究会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重要的开端。1919年,金城、陈师曾、贺良朴等人发起组织了著名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书法,博采新知”为旗帜,形成独特的创作风貌,成为与海派、岭南派遥相呼应的北方绘画流派。1920年研究会更名为研究所。
贺良朴很早就参加了国际文化交流,画名一度蜚声中外。吴挹清任驻意大利公使时,曾携他的数十幅画作参与罗马赛会,获该国政府赠予的三等勋章。他的作品还参加过日本东京、英国伦敦万国博览会展览,均获好评。
贺良朴在美术创作和教育方面成就突出,其文学成就也不容低估。在他那个时代,诗书画的分工还不像现在这么细,很多人是兼工古文辞,善诗书画。贺良朴亦复如此,绘事之外,能文善诗。赵熙认为他的诗“大氐语无刻泻,取适己意,油然肫独而不致饰乎外,礼家所谓仁气也”(《〈南荃诗钞〉序》)。他的诗文为世人推崇,著有《篑庐全集》,计百余万字,包括《南荃诗钞》10卷、《南荃正学》2卷、《五洲三十年战史》。
贺良朴是一个爱国艺术家。1923年,他愤于军阀争战、民不聊生而绘《江山秋霁图》,在画上题写“处此雾障风腥之世界,写我山明水净之秋光”,希望出现一个清平世界。这一长达15.6米的长卷,描绘的是江南山光水色,山石层峦用了多种披麻皴,构图精细,以平远为主,三远兼有,用笔丰富,用墨浑厚华滋。画卷中或溪岸曲折,或平湖苍茫,或蒹葭萋萋,或渔舟点点,或飞瀑击石,或层林尽染。当时贺良朴已逾花甲,学识渊博、游历丰富,正是笔精墨妙、功力深厚的时期,有诗赞道:“古木萧疏蔽草庐,好山重迭水萦纡。先生似得渔樵趣,无限秋光入画图。”此画一出,即为当时艺坛所推崇,名噪一时,名流陈宝琛(弢庵)、樊增祥(樊山)、冒广生(鹤亭)纷纷为之题签、题诗。
贺良朴与很多艺术界名人都有交往。在齐白石大事年表中记载:“1920年 (民国九年) 庚申齐白石56岁,2月,齐白石携三子良琨、长孙秉灵来京就学。由龙泉寺搬至石灯庵。是年识梅兰芳、林琴南、陈散原、朱悟园、贺履之及12岁的张次溪。”在秦仲文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秦仲文1915年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此间参加蔡元培主办的北大画法研究会,得贺履之、陈师曾、汤定之、金北楼指授。在陈半丁个人绘画史上,也有贺履之的记载:陈半丁1906年至北京,与吴观岱、贺履之、陈师曾相处甚善。徐悲鸿也与贺履之同处过。1917年12月,徐悲鸿来到北京等待公派留法的机会,在此期间,徐悲鸿经人介绍结识了蔡元培。这位极力提倡美感教育的北京大学校长,于1918年2月22日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聘请了一批著名的画家担任导师,如陈师曾、贺履之、汤定之等人,徐悲鸿也被聘为画法研究会的导师……
贺良朴久寓京华,除与画坛名宿相往还,他还培植了许多著名画家,可谓桃李满园。其弟子如胡佩衡、李苦禅、王雪涛、浦熙修等亦是近现代画坛上赫赫有名的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