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王林:底层人文的影像标本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19 16:52:28 | 文章来源: 王林的博客

文\王林

刘谨成十八梯摄影图集序

重庆两江交汇,从来就是一个码头城市。原来的主城区主要沿长江北岸分布,俗称下半城。后来逐渐往山上发展,才有了更为繁华的上半城区。上下半城之间的连接,有好几处由石梯筑成的街道,十八梯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片区。

十八梯之所以有名,不仅因其唯一以“梯”来命名,最有山城步道的特点,而且这里在二战期间因日军轰炸重庆,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十八梯隧道大惨案”,当时死难市民尸陈梯道的照片,至今仍然让人触目惊心。

十八梯一直是底层市民聚居的地方,这里有重庆老城最破败、最零乱甚至也是最肮脏的街巷,也有重庆市民最原发、最贫穷因而也是最草根的生态。

刘谨成在这里居住了五十多年。

他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摄影家,只是一位普通市民。因为听说这里要**而拿起照像机。这一拍就是五年,春夏秋冬,朝晖夕阴,日复一日乐此不疲。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从小长大的地方,把司空见惯的市井生活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纪录下来。

正是这样普通而又平凡的初衷,让他的摄影有了自己的特点:自然、坦率、随机以致没有任何障碍的纪实性,由此减少光影、构图等形式讲究对纪实性的干扰,用原生态的角度拍摄出原生态的对象。观者在他的摄影中可以见到这里的各种街巷、各种民居、各种场景、各种设施、各种物品和各种广告,也可以见到各种行业、各种人等、各种相貌、各种行色和各种坐姿。没有学者化的考据,没有艺术化的处理,也没有文人化的叹息,一切就在眼前,一切正在发生。这就是生活本身、历史本身——不过因为纪录下来,便成为摄影中的生活和摄影中的历史。或许具有历史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的意义,但那是别人和以后的事儿。问题的关键在于,拍摄者没作多少选择反而让观看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此长时间的跟踪拍摄,也许可以呈现出真实的市井生活和底层人文——而这样的真实在新闻摄影中往往是被遮蔽的,尽管也用了纪实的名义。

在重庆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运动中,十八梯片区已进入程序。刘谨成和他的邻居们也都在民意调查中投了赞成票。据统计, 6378张有效票中赞成者为6140人/户,占到了96%以上。人们向往新的、更好的生活,这是不可阻挡的。旧时的十八梯很快就会消失,重庆的老城也将难见踪迹,但这本摄影图集作为十八梯街区的图像档案和老重庆市民百姓的影像标本,我相信将会保留下来并流传下去。

是为序。

2010年11月12日

于重庆黄桷坪桃花山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