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馆长田霏宇公布2025年度展览计划 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5年,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继续秉持“持续让好艺术影响更多人”的机构理念,于UCCA北京和UCCA沙丘美术馆(北戴河)举办9场展览,聚焦中国本土、亚洲、北美及欧洲的新兴及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为中国观众呈现更为丰富多元的当代艺术图景。陶美术馆和Edge的展讯将于稍后公布。
从2023年底开始,UCCA把第二年的展览安排分享呈现。UCCA馆长田霏宇提到:UCCA没有馆藏,所以表现就是在建立在每年的每一个展览和项目的成型,同时每年的展览计划会呈现一些倾向和有趣的关联。从2019年的毕加索,到2023年两次重量级的大师展,都围绕着现代主义之后的二十世纪艺术史展开。2024年重点放在一些当代大师的展览,比如说杉本博司、已故的劳伦斯·韦纳,和11月即将呈现的图伊曼斯。切换到2025年,UCCA会给观众呈现一种意义上的回归,展出一些相对先进和活泼的当代艺术的历程。
在北京,UCCA将于大展厅首先呈现韩裔美国艺术家安妮卡·易个展,聚焦艺术家以生物材料和技术手段对人类感官体验、科学与社会议题的探讨,随后将迎来享誉国际的空间影像艺术先驱——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以及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著名影像艺术家杨福东,这是迄今为止杨福东的创作最为全面的展示,亦是艺术家首次在北京举办大型机构性个展。此外,UCCA北京还将呈现首位获得特纳奖的非裔女性艺术家、2023年玛丽亚·拉斯尼格奖获得者——英国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的力作,以及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的中国画家陈可、雕塑家廖斐与日本艺术家田中功起的3场个展;在风景如画的渤海之滨,UCCA沙丘美术馆将一如既往关注具有探索精神和开创性的艺术家,特别推出以独特项目重新审视现行社会和艺术价值体系的新兴艺术家胡尹萍个展,以及已故新加坡裔英国艺术家林金中国大陆首个机构个展,重点展现其对东西方艺术传统中形式和空间普遍特性的独到见解与深入探索。
UCCA年度大展
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或置身其中”展览现场,三星美术馆,首尔,2024。
图片由艺术家、三星美术馆与格莱斯顿画廊提供。摄影:安德烈亚·罗塞蒂。
安妮卡·易
UCCA北京
2025.3.22 - 2025.6.15
本次展览首次于亚洲对韩裔美国艺术家安妮卡·易的艺术实践进行了全面展示。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安妮卡·易因其所谓的“感官的生物政治”,即对于文化和生物作用如何塑造感官体验的探寻,而备受国际艺术界的关注。展览将展出她最新创作的作品以及早期作品的精选,全方面呈现其独特的艺术世界。
通过使用诸如细菌、气味和天妇罗炸花等有机且易逝的材料,安妮卡·易巧妙地捕捉到人类情感和感知的细微变化。基于对生命体之间脆弱而又坚韧的依存关系的思考,艺术家将蚂蚁和土壤微生物等顽强的生物视为共同创造者,并将生命、死亡和衰败等存在主义问题融入其作品之中,强调一切生命形式之间互利共生的关系。通过对感官的探索,安妮卡·易的实践聚焦机械、真菌和海藻等非人类实体的个体体验和洞察,挑战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根植于对生物学、科技和哲学的细致研究,本次展出的作品以有形且富有情感的鲜活形式将这些研究呈现给观众,邀请人们与超越人类的世界亲密互动。通过与包括科学家、建筑师和调香师在内的各领域专家合作,艺术家的创作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在更为广义且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本次展览由UCCA与三星美术馆共同举办,由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与三星美术馆策展人李珍芽联合策划。
皮皮乐迪·里思特,《在圈子里》(静帧),2024。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皮皮乐迪·里思特
UCCA北京
2025.7.19 - 2025.10.19
享誉国际的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将充分利用UCCA大展厅的空间结构特性,为中国观众呈现其全新的影像装置作品。这些委任创作将延续里思特前瞻性的敏锐影像语言风格,融汇其一贯以来的生态女性主义关怀和道家自然观对生命共生状态的感知与体察,引导观众在微观与宏观世界之间不断切换视角,探索当代生态系统中身体机制、食物消费、消化进程与耕种活动的持续互化与循环,并邀请观众感受包含影像、装置、雕塑等多种媒介的“整体艺术”的力量。
此次展览将呈现一件艺术家为UCCA大展厅特别创作的场域特定作品,以及与此件作品相呼应的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精选之作,并充分利用美术馆的公共区域及非常规展览空间。在充满幽默与趣味的开放式展览体验中,为社会各界人士及各年龄阶层的公众提供进入皮皮乐迪·里思特艺术世界的全方位多元感官经验。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方言策划。
颐和园,约拍摄于1976年。图片由杨福东工作室提供。
杨福东
UCCA北京
2025.11.15 - 2026.2.22
杨福东的作品在中国当代视觉创作实践中具有突破性的意义。2002年,他的第一部影片《陌生天堂》在第11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首映,展现了一种贯穿于多重风格传承当代美学熏陶下的全新叙事与视觉感性。在五年后创作的纪念碑式作品《竹林七贤》中,则诗意地表现了其同代人在步入千禧年之初的迷茫。随着其电影创作逐渐发展为时而涵盖影片制作痕迹的装置作品,杨福东之后的创作将电影式的思考扩展至空间与多重时间领域。
作为杨福东迄今为止最为全面,也是首次于北京举办的机构个展,本次展览将呈现杨福东“图书馆电影计划”的第一部分。该计划始于《竹林七贤》之后,是其对创作一部可容纳某种复杂现实影片的持续探寻——尤其当这种现实既真实,又具有构建性。从北京东郊农村童年经历汲取灵感,本次展览呈现了杨福东将过去与当下、公共与个人紧密交织的影像叙事。本次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和UCCA策展人刘倩兮共同策划。
更多展览
卢贝娜·希米德,《宇宙珊瑚》,2024,布面丙烯及木炭,152.4 × 213.4 cm。©卢贝娜·希米德。
图片由艺术家、伦敦 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 Greene Naftali画廊提供。摄影:安迪·基特。
卢贝娜·希米德
UCCA北京
2025.1.18 - 2025.4.27
作为英国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本次展览将回顾她过去四十年来创作生涯的重要阶段。希米德是80年代英国黑人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以其挑战主流历史叙述的绘画及装置而闻名。展览将呈现艺术家自1980年代至今的一系列重要作品,包括《时髦的婚姻》《金钱的命名》、“宴席车”和“B计划”系列等。这些富有表现力的作品通过思辨性的虚构,诗意地重述历史。展览将探讨其创作中长期以来的核心主题——黑奴贸易与黑人经历、性别视角和语言系统,呈现她多种形式的绘画实践,包括墙上绘画、人形立牌、现成物品、家具上的复绘,以及声音装置作品。卢贝娜·希米德是2023年玛丽亚·拉斯尼格奖获奖者。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栾诗璇策划。
陈可,《工厂 No. 1》,2024,布面油彩,50 × 60 cm。
陈可
UCCA北京
2025.5.17 - 2025.9.7
回溯其自千禧年初期以来作为画家的创作历程,陈可的作品往往能够唤起某种集体共鸣,即使其画面通常聚焦某些特定的梦境和个体的境遇。她在早期作品中经常描绘卡通化的小女孩形象,这是一种矛盾的化身,代表着艺术家本人以及同样成长于不断扩张的消费经济中的一代人。在始于2020年的“包豪斯女孩”系列中,艺术家基于自身的感知和记忆,从包豪斯这所知名德国院校的图片档案中,挑选了部分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创作。本次展览将呈现此系列最新的创作,近二十幅绘画作品展现了她对于那个曾经乌托邦时刻女性英雄的意想和期冀。这些作品暗含的深刻意味在UCCA展厅和798厂房的背景下得以更为凸显,这些空间由德绍设计学院(原二战时期的包豪斯设计学院)设计,德绍这座城市则是包豪斯最后活跃之地。藉由档案材料和场域特定元素的纳入,陈可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关联线索。本次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策划。
廖斐,《局部被遮蔽的圆 4》,2022,哑银卡纸上油漆笔着色,250 × 143 cm。
图片由艺术家和 Vanguard画廊提供。
廖斐
UCCA北京
2025.5.17 - 2025.9.7
廖斐的创作始于对存在的思考与对自身的疑惑,旨在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接近“事物的本质”。其作品通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和日常材料的物质性,展示事物自身的存在问题。廖斐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艺术创作,基于思维逻辑和抽象概念创造出感性的强度。其作品将数理系统的逻辑感转化为视觉语言,透过低限的,几乎仅凭语言的直接表达,让我们体验到数理、逻辑和抽象事物的临场感和其极限。作为廖斐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机构个展,本次展览将系统性地梳理艺术家包括“单向雕塑”(2017)和“排列生成”(2018)在内的早期创作,以及延续至今的重要创作线索。同时,艺术家将根据作品特性对展览空间本身进行设计和改造。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张南昭策划。
田中功起,《迁徙与毁灭》(拍摄现场照),2024,彩色有声影像, 1小时 27秒。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田中功起
UCCA北京
2025.9.27 - 2026.1.4
田中功起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涵盖影像、摄影、特定场域装置和干预性项目,他擅长将日常行为中潜藏的多重语境可视化,并揭示其中的意义。艺术家早期作品以现成品为中心,通过实验性地利用日常物品,探索如何摆脱生活的常规。从2010年“九个发型师同时为一个人理发(第二次尝试)”开始,他创作了一系列“协作”项目——根据某个原因组织临时团体,旨在揭示微型社会和临时社区中的群体动态。自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后,田中功起开始如同电影导演般地组织、策划、拍摄了一系列以日本本土为中心的,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品,他称之为“集体性行动”。本次展览将系统性地梳理并呈现艺术家近十余年的艺术实践。展出包括其早期装置作品在内的数十件作品,同时还将首次展出由UCCA支持制作的全新影像作品。展览由UCCA策展人张南昭策划。
北戴河 UCCA沙丘美术馆
胡尹萍,《土豆啊土豆》,2024,羊毛、棉线,35 × 60 cm。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
胡尹萍
UCCA沙丘美术馆
2025.4.27 - 2025.10.12
胡尹萍的艺术实践引导我们重新思考现行的社会和艺术价值体系,并在一个由毛线针织品构成的奇妙世界中,为劳动与生活之间的既存现状发掘新的可能性。胡尹萍的概念性项目“胡小芳”既是一个“艺术家品牌”,也是一场“社会实验”。它对经济体系和社会中固有的生产和贸易逻辑提出了质疑。该项目始于2015年,最初旨在为农村年长女性建立一个更具意义和自主的环境。随着时间推移,这一项目意外地为这些为了家庭默默奉献一生、几乎与艺术无缘的女性提供了一个释放潜意识表达的平台。胡尹萍最初只是向生活在她四川家乡的妇女们订购编织或钩针毛线制品。艺术家此举的初衷并非是为了开启一项艺术项目,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赋予这些女性——包括她自己母亲——的时间以应有的价值。她们的付出不仅在生活中被低估,现在更受到在线市场和出口体系廉价收购的剥削。借助“小芳”公司这个匿名平台,胡尹萍默默地为她们的创意手工劳动提供经济支持。胡尹萍的作品激发观者重新审视“女性手工艺”和“女性时间”的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充满颠覆性的独特视角。在这一重要艺术项目十周年纪念之际,本次展览以对未来的思考为灵感,展出一系列由UCCA委任、由“小芳共同体”创作的沉浸式混合媒介作品。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容思玉策划。
林金,《敦煌系列 1》,1988。图片由林金艺术遗产 /特恩布尔工作室提供。
摄影 ©林金艺术遗产。所有权保留,DACS 2024。
林金
UCCA沙丘美术馆
2025.10.26 - 2026.4.12
林金是一位新加坡裔英国艺术家,她多以雕塑和版画为媒介,探索形式、节奏与光线之间的互动。她在1950年代移居英国,先后在圣马丁艺术学院和斯莱德美术学院学习。林金常使用木、石和金属材料,充分展现了她对古代视觉文化和建筑的深厚兴趣,这种独特的创作视角尤其得益于她从1956-1996年期间数次在亚洲各国的游历经历。作为林金在中国大陆首次机构个展,本次展览将全面呈现艺术家雕塑和版画创作,展现林金如何在她的人生经历中不断突破文化界限,专注探索东西方艺术传统中形式和空间的普遍特性,邀请观众在材质与抽象之间进行沉思与对话。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张南昭策划。(编辑_张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