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会长常月红(右)向副会长苏旭颁发聘书
2019年12月30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华夏培训认证体系启动发布会于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由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会长常月红主持,副会长苏旭对该体系做了详细说明。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华夏培训认证体系的建设是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旭介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各缔约国有严格的评审,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目录的一共40项,数量居世界第一,像中国珠算、中国书法、中医针灸、中国剪纸等位列其中。能位居第一,除了我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也和我国重视申报有密切关系,申报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规则准备材料只是最基础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读通、读懂这些规则,申报既是一个技术活,也是在国际文化外交舞台上实力比拼。很多国家因为缺乏深刻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程序和规则的人才而至今没有申报成功的项目。
苏旭阐述说,如何让我们更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升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要一大批深谙国际评审规则的人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华夏培训认证体系就是要培训出一大批合资格的人才来,让中国更多的非遗项目按照国际规范进行梳理和申报,始终维持世界第一的位置,提高我们民族自信心和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把文化自信落到实处。
据了解,苏旭曾任中国政府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官员,中国申报成功的40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33项由他主导申报完成。该体系由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牵头制订,组织专家论证完成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