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仪式
2019年10月18日,由爱彼迎联合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非遗别院”艺术展正式开幕。展览空间以北京传统四合院为设计灵感,将四位(组)中国青年艺术家受到非遗传统技艺启发后结合自身艺术理念与技法创作的全新作品并置在同一个空间中,希望古老的非遗技艺能够融入当下语境、焕发新生。
现场对谈活动
“溯.承”是爱彼迎推出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该项目邀请新生代艺术家分别奔赴北京、成都、广州、贵州,探访当地民间非遗文化传承人并与之展开交流学习和创作,最终的成果便是展览“非遗别院”。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艺术形式连接着时间,连接着曾经、此刻和未来,“非遗”与艺术的结合也连接着不同的地缘,使人想起旅行的意义,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文化面貌。而作为端对端的全球旅行平台,爱彼迎一路以来都在用旅行缔结人与人的联结,推动不同地域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致辞
爱彼迎中国总裁彭韬、爱彼迎中国市场营销负责人陈慕儒、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以及多位青年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共同出席了开幕仪式活动。彭韬在媒体发布活动中表示,他希望青年艺术家们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的成果能够以“家”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因为“家”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特别的概念,而爱彼迎一直以来的口号便是“家在四方”。“非遗别院”不仅是由艺术作品构建的小“家”,更是希望能容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的大“家”。
爱彼迎中国总裁彭韬致辞
因此,“非遗别院”采用传统四合院的形式布展,四位(组)艺术家们的独立展览空间分别对应“家”中的不同功能区域。“客厅”空间中的作品《513》由建筑师及当代艺术家梁琛创作,灵感来源于非遗文化——广式四角宫灯的结构与彩绘图案。艺术家由宫灯与建筑的空间共性入手,将宫灯放大到人可以进入的尺度,人在宫灯内的活动映照在半透明墙壁上,模拟灯壁上的绘画图案。艺术家还在其中放置自己童年故居的模型与摄影作品,从个人角度阐释“家”的概念。
《513》作品局部
四合院“卧室”空间作品《家》由当代艺术家辛云鹏创作,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对非遗文化面塑的情感记忆。以爱彼迎北京一处胡同小院房源为原型,艺术家以面塑制作房间内的日常生活用品,通过虚构的年轻面塑收藏者的房间讲述了一个关于传统技艺与当代传承的故事。房间中的传统面塑作品与模仿面塑形式的当代艺术作品共存共生,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同时致敬了面塑技艺传承人与约瑟夫·博伊斯等当代艺术家。
《家》作品局部
《家》作品局部
在“庭院”空间中,音乐人黄锦和视觉艺术家mian的作品《麟虫之长》将音乐、影像与互动装置巧妙融合,观众可以挥舞道具模拟打铁花,体验来自成都的非遗文化——黄灯溪火龙舞。与庭院相连接的“书房”名为《宀下》(宀,读音mián),艺术家崔小清用非遗文化中的黔东南皮纸,结合自己从小喜爱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技法将自己学习非遗技艺的过程创作成了叙事剪纸拼贴,并通过对“宇宙“二字的剪纸表达,传达了自己在当下的艺术思考。
音乐人黄锦和视觉艺术家mian用作品《麟虫之长》进行开幕式表演
作品《宀下》
观众不仅可以于展览开幕式当天在“非遗别院“中享受移步换景的观展乐趣,还可以亲自参与体验广式宫灯、”堂前燕“毽子的制作过程。爱彼迎中国市场营销负责人陈慕儒表示:"在‘非遗别院’中,我们以‘家’的形式展现了非遗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我们希望推动旅游和文化体验的融合,鼓励年轻人在旅行中追溯和探索中国文化的精髓,并助力推动这些传统非遗文化走向世界。”正如广式红木宫灯传承人罗敏欣说的那样:“坚持是最大的秘诀”,艺术家与传承人们追溯传统的强烈愿望与当下传承的不懈努力,使得“非遗别院”成为一次宝贵的尝试,也为传统技艺再次焕发活力提供了新的可能。(图文/谭子鸣)
尤洋副馆长在展览现场进行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