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中国美术馆展出“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展出“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

时间: 2019-06-28 | 片长:00:04:19 | 来源: 艺术中国


“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现场  摄影:周凌彤

2019年6月28日下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法兰西艺术院特别支持的“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法兰西艺术院5位雕塑院士——克罗德·阿巴吉、让·卡尔多、让·安哥拉、安东尼·彭赛、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的37件雕塑作品。展览结束后,艺术家将全部参展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以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展览作品  摄影:周凌彤

展览作品  摄影:周凌彤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55周年和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是中西合璧,在这一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中法之间的美术交流。中国艺术家从法国学成归国后,将写实主义的画风、雕塑之风传入中国,为中国主题性绘画创作以及雕塑立碑、立像做出巨大贡献。这些共同建构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基本内核。

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法兰西院士”在法语中译为“不朽的人”,此次展览定名为“不朽的传承”,意在继续传承法兰西优秀艺术文化的精髓和力量。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讲话  摄影:周凌彤

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雕塑家、版画家让·克罗德·阿巴吉讲话  摄影:周凌彤

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雕塑家让·安哥拉讲话  摄影:周凌彤

提及此次展览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雕塑家让·安哥拉先生告诉记者,“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空间非常开阔,作为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之一,能在这里展出我们的作品我感到非常自豪。雕塑是一种能够在时间当中持续留存的艺术形式,它是坚固的,持久的。当一件雕塑作品被放置在展厅,它与其周围的环境便塑造出新的空间感受,希望这次展览能为中国观众带去美的享受。”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为让·克罗德·阿巴吉院士(右)和让·安哥拉院士颁发聘书及作品收藏证书  摄影:周凌彤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具有超越时代的探索性,展示了5位雕塑大师对于生命与情感,内容与形式,写实与抽象,人与自然,西方与东方等诸多文化问题的多元审美观照,凸显了他们独具特色的塑造语言和艺术风格。

展览作品局部  摄影:周凌彤

展览作品  摄影:周凌彤

让·克罗德·阿巴吉院士,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曾获法国“布德尔雕塑奖”。其作品融汇古典与现代理念,以其原创性的符号化衣纹表现了他对“人”的深刻认识与思考,理性、诗性构成他作品的特征。让·卡尔多院士作为享誉盛名的雕塑家,以其简约而富有生命张力的艺术语言为20世纪的众多伟大人物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雕像,在“人”的主题上建立了自己强韧的不朽风格。让·安哥拉院士生于艺术世家,曾求学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建筑系,2019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副主席。他的作品形体包涵自然的伟力,在人和山峦大地的对话中创造了独特的雕塑语言形式。安东尼·彭赛院士是法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担任“布德尔雕塑奖”评委会成员。他以其对客观世界物象特有的敏感与敏锐,塑造了与心灵对应的抽象造型,在回旋、灵动的韵律中展示了生命永恒的价值。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院士曾在雕塑家罗伯特·古居里工作室学习。她钟爱现代舞、非洲舞,舞者的动作体态成为她雕塑艺术中的重要母题。她的作品予人以恒久的魅力,令人不断思考,仿佛在一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中矗立着灵魂之躯。

展览作品  摄影:周凌彤

展览作品  摄影:周凌彤

展览现场  摄影:周凌彤

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迪埃·贝奈姆讲话  摄影:周凌彤

本次展览是继“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之后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再次集中亮相。通过展览,将为中国观众了解当代法国艺术经典提供重要窗口,将为中国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法兰西艺术带来启发,不但体现了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尊重与包容,而且也为我们学习与借鉴西方艺术带来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据悉,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3-17号展厅,将展至7月9日。(周一闭馆)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9/7/3/2019731562130509164_46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