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通气会现场,策展人团队左二起依次为——荷兰策展人塞伯·泰德若(Siebe Tettero)、四川美术美院教授何桂彦、艺术史学家吕澎
2019年5月30日下午,第二届安仁双年展(ANREN BIENNALE)业内通告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本届安仁双年展由艺术史学家吕澎,四川美术美院教授何桂彦,荷兰知名策展人塞伯·泰德若(Siebe Tettero)联合策展,将于10月12日开幕,主题为“共同的神话”(A CONFRONTATION OF IDEALS)。
“郑和下西洋”(Zheng He's Voyages)拜访了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当初的主要目的是不是建立稳固的朝贡体系,探索更多的人类空间和与世界互通有无无疑是下西洋的目的之一。1492 年,德国航海家马丁·贝海姆 (Martin Behaim) 与一位画家合作,制作出世界上第一个地球仪。这个地球仪构成了今天人们熟悉的地球概念。以后,欧洲人到达了亚洲,到达了中国和日本。人类进入了早期的全球化阶段。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以及英国人陆续到达中国,到今天人类的网络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文化与不同的文明发生了目不暇接并深刻的变化,但是,这完全不意味着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同的世界。
第二届安仁双年展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吕澎
据双年展策展人吕澎介绍,本届安仁双年展的主题尝试借用东西方这两个历史的隐喻,来表达全球化时代当代艺术的主题。在复杂而充满戏剧性冲突的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观望、相互之间的对话以及交流该如何进行?什么是全球化时代崭新的宝船,以将亚洲和其他区域的人们带往地球他乡;人类如何来建立一个可以共同面对未来挑战的文化共同体?“共同的神话”意味着建立人类文化共同体的理想、问题与努力。
本届安仁双年展策展人、荷兰策展人塞伯·泰德若(Siebe Tettero)
荷兰策展人塞伯·泰德若(Siebe Tettero)在通气会上表示,当今,曾经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欧洲世界观正在被多种观点打破。这一世界观曾主导欧洲2500多年,并在15世纪后,主导了全球化进程。而打破欧洲世界观的新兴观点,不仅来自东方,也来自印度、非洲等一些新兴国家或地区。“我建议本次展会邀请一些来自欧洲、中东、印度、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所持的观点更具全球性,比如他们关注气候变化、废物垃圾、海洋污染、性别歧视等话题。邀请这些艺术家加入,是想说明这样一种观点:尽管许多人仍旧关注地区问题,但有许多艺术家正在超越地区界限,关注更具全球化的观点。在我看来,这正是我们未来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应该发展的方向。”塞伯·泰德若说道。
本届安仁双年展策展人、四川美术美院教授何桂彦
中国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刻关系将作为一条隐性的时间线索呈现在展览中。何桂彦告诉记者,“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关于全球化的体会更多来自于1978年以后,尤其是中美重新建交后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我们这次艺术家的作品可能也会涉及到,比如说我们有几个重要的节点,1978年1992年;2001年WTO以后,中国真正融入到全球化的过程当中;而今天无论是贸易战,还是我们每个人感同身受所发现的问题,实际都是在全球化的理念当中所面临的问题。”
与第一届安仁双年展相比,从参展艺术家与展览的内容架构来说,本届安仁双年展将着重强调“在地性”,增加年轻艺术家的参展比重,并将邀请部分艺术家在安仁就地取材,当地创作。对此,何桂彦在现场说道:“最近这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但它跟现实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商业。同时,今天全世界都在反思‘双年展’这一展览模式,在这样的语境下,为什么还要举办这届双年展,就是我们希望尝试一种可能。我们希望艺术家的参展作品既要与主题有关,也要与安仁这座古镇的历史、现实空间和现场发生一些关系。我们希望挑战双年展既有的那种严肃的、针对艺术界和精英群体的展览模式,希望能让当地的老百姓和外地游客,通过双年展来感受当地的变化和可能。”
策展团队合影
安仁展馆
安仁古镇
安仁古镇
安仁双年展是基于中国四川大邑县安仁古镇的特殊风貌及现实状况,由华侨城主办,由国内顶尖的学者、策展人组成的专业团队所策划的品牌文化活动。首届“安仁双年展”已于 2017 年在安仁古镇成功呈现,主题为“ 今日之往昔”——顾及到历史、今天与未来,设置了四个板块,分别为: “谱系修辞”、 “十字街头”、“回不去的未来”、“四川故事——戏剧与历史”。来自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170 余位艺术家参与了首届展览。为了使展览的呈现方面与安仁古镇形成有机结合,主办方邀请了对安仁古镇非常熟悉的建筑师刘家琨主持改造了一座废旧厂房作为主场馆,并以其为“安仁双年展”的永久展馆。关于第二届安仁双年展的未来进展,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第二届安仁双年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