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私人银行的收藏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1-15 20:44:12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

当网友痴心疯般戏谑“土豪”的时候,真正的“土豪”已然在审美旨趣上甩出网友好几条街了。富裕的标志不再是隆起的肚子和颈上招摇过市的金链子,如今的高端收入者正在从低层次需求向高层次需求发展,文化成为需求链的终端。如果说十几年前,舆论还将拍卖会上一掷千金的富豪酸溜溜地嘲讽为“土大款”的话,如今活跃在收藏界的行家里手与中流砥柱可以说正是这些富人,他们引领收藏文化逐渐走俏,而市场也开始尝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近来有媒体报道,一股文化风悄然吹进东莞金融业,不仅有私人银行根据高端客户的需求举办品茶会、组织欣赏兰花展、邀请书画品鉴专家及紫砂壶名家举办专业的品鉴讲座,而且还有银行专门成立了钱币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向游客清晰展现中国货币金融发展史和货币发展史,在社区文化服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金融业之所以这样做,与其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倒不如说为了迎合高端客户的文化增值需求。

有评价说东莞金融业的私人银行不亚于专业的收藏店面,相信这不仅仅是对其装修风格与规模来讲。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高端收入者正在成为文化修养的高端人士,尤其在收藏方面,不少富人已经成为专家。如果说之前还有富豪为撑门面而在拍卖会上坚持举牌的话,如今富人收藏更多的是为了投资与文化需求,尤其注重藏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藏品已经成为他们实现文化追求的一个载体。

马未都说,收藏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后的文化背景。如果只看重投资价值,艺术品与白菜萝卜的属性是一样的,价签已经不是藏品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只有文化价值才能让收藏者达到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也能让藏品的价值更为凸显。盛世兴收藏,当物质水平的发展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文化的需求就上升到第一层面。

诚然,文化消费目前已经成为高端收藏人士的真实需求,不缺钱的他们更希望从深层次的文化、艺术层面得到精神享受,他们不指望一件藏品在短期内通过市场流通实现增殖,他们更想从一件青铜器中窥见历史文化底蕴,从一套红木家具上满足传统文化需求,精神层面的需求成为富人收藏的热点理所当然。

当大型拍卖会的买家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当扎堆国际拍卖会的中国人被业界与“十年前的俄罗斯人”相提并论,中国富人文化需求的提升似乎也是一种需求的弥补。20年前,中国富人不仅由于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原因与拍品无缘,而且掌握社会多数经济资源的他们在需求上似乎也并不高人一等,甚至在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存在更多的担忧,那个时候的他们是真正的“土豪”,而这种“土豪心态”也令他们的需求始终处于低层次。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富人当年的“土豪心态”并不仅仅是个人素质作祟。当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或者市场之外的手过多过细地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尽管是富人也只能被迫长期处于较低的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层次,这与曾经的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一样,都是时代的阵痛。

时代向前发展,环境的改变让所有人的需求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富人走在队伍的前列,表现的尤为凸出。尽管银行在满足高端客户理财需求之后的文化需求上还略显生疏,尽管钱币博物馆在经营发展和公益运作上仍需进一步探索,不可否认的是,收藏文化的走俏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管中一斑。收藏背后有文化,世界上不缺少这种文化,曾经缺少的只是发现文化的眼睛,金融业的探索已经为收藏文化的勃兴吹响冲锋号,“土豪”在不远的未来或许将只成为善意的戏言。

(文/周宵鹏)

下一页文化艺术的审查制度仍需完善上一页拍卖主导下的中国古典家具收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七十八
· 北京艺术会所里的“圈子文化”
· 福建能否重入内地拍卖版图
· “蜕变”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 田黄石与“一房山”再续前缘
· 管窥近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及市场
· 黄金进出境征税伤了谁的心?
· 拍卖主导下的中国古典家具收藏
· 私人银行的收藏经
· 文化艺术的审查制度仍需完善
· 现当代水墨拍卖市场迎来新发展
· 新文人画价格尚待挖掘的画家
· 艺术品回购初现国内一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