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吕佳静 《云烟过眼录》四卷-(宋)周密撰-明刊宝颜堂秘笈本 1月12日,在政协华宝斋,收藏投资导刊与华宝斋一起携手韦力,共同举办了“墨韵纸香话古籍”活动,韦老师从学术、艺术、文献等价值维度对古籍善本的收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给古籍藏书爱好者提出了一些切实的收藏投资建议。 哪些才是有价值的古籍善本 现在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现代人早已无暇去研究历史,一般人会选择直接享受美。“古籍与书画杂项不同的是,书画杂项具备更多的是直接观赏性,而古籍则是一种曲折美,必须要知道它的价值、意义乃至版本及传递之后,才能领略其真谛。”韦力解释说,只有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史,你才知道哪些文化哪些书籍才是重要的,在书籍的收藏上才不会走偏。 在收藏古籍上,韦力认为并不是越偏的、越稀罕的就越好,“比如唐代小学生写的一篇小学作业,到今天它依然是小学作业,并不会因为过了一千年而变成了珍宝。”首先要肯定这件作品在历史上是否重要,如果是一个历史性的断环被你所得,“那它所具备的学术价值就更高了,所以说,物以稀为贵,首先要具备本身的价值才对。” 破烂的书就一定好?韦力解释说:“这恰恰相反,一部书,品相越好,它的价值就会越高。”但是他认为这也并不是绝对的,要具体到每个东西,要结合历史来看,“比如说这本《华严经》,看起来已经模糊了,很破烂,是什么决定了这本书的重要程度呢?这是因为涉及到了宗教史上一个重要的典故。据记载,这部经是当时的皇帝所赐,失传很久后才在南华寺的废墟中被发现,引起了一定的轰动。”韦力认为,如果一部书与历史记载、历史典故产生一定的关系,就会大大增加书籍的价值,“这就是书籍的历史价值”。 从书的版本上来看,也有着一定的收藏讲究,“虽然藏的是同一本书,但因为版本的不同,内容上也会有一些删减,正是因为这些文字的不同而在学术价值上就会呈现出不同”,这就要求藏书者去把玩书,去读书,去发现一本书的独特之处。韦力建议藏家:“不要只看一本书的封面就确定这是同一本书,要仔细翻阅。”在古书中极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古人刻好版之后,会不断刷印,100本卖完了会再印100本,“问题是,在刷印的过程中一些文字资料会有变更,重新刻版后却不在书面上进行标注说明,”韦力解释说,“这就要求藏者在买书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翻看前几页,就认为这是重复的书籍,你需要一页一页地对照,如果不同,这两本书的价值就得另看了。” 在书籍收藏中,时常会看到一些带有版画插图的书籍,韦力认为,带有版画插图的书一般都会贵于不带版画插图的书。“这就是古籍的艺术价值,带版画的书在古代并不太受藏家重视,自新文化运动兴起后,经过郑振铎等一系列的中国人文早期开拓者的提倡,带有版画书的价值开始如日中天地上涨。”他解释说,上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西方的提倡。“在法国,就有专门研究中国古版画的机构。” 对于抄本的收藏,韦力认为一定要界定是否是名家的抄本。“比如赵孟頫的抄本,小部头的要上百万,精品已经达到了上千万。”如果不是名家抄本,价值上就一定会大打折扣吗?“也不是那么绝对,如果这段历史记载比较重要,其他抄本又很少见,这样这本书的价值也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藏书章也是判断一本书价值的关键点,“第一个藏书者是从书最下方的右边,一直向上延伸,然后再到第二页,再从右方往上依次。”韦力认为,从藏书章可以看到一本书的传承过程,“通俗地讲,上面的藏书章越多,它的价值也就越大。”还有一点,他提醒藏家值得注意,“造假藏书章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如何辨伪,就需要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从刻工上讲,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风格。如果从刻工上看不出端倪,那就要从印泥上进行判断,古代人用的印泥都会很好,不像现在的印泥只是一种化学物。” 古书毕竟是有限的,现在很多书都是影印的古籍,韦力也对影印本的收藏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建议,“影印是从影刻转过来的,它从西方的实印技术传过来,是影印的前身,先到的上海宁波一带,所以这一地域的影印本就非常重要”,再往后到了民国年间,产生了很多影印的东西。这个时期,实影印已经大量普及了,他认为藏家应该更多地关注刻舟版印本,“石印版可以印1万部才换版,珂罗版只可印300部就得换版,成本高,量少,值得关注”。另外,他认为1949年之后的影印本,要通过几点来进行关注,“第一是限量性,第二是装帧、纸质不同的,第三是有作者特殊批注的”。 |